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秦赋》中有这么个有趣的台词——“彩”,不知道有没有朋友注意到,这个喝“彩”的方式实在太特别了。潜伏在咸阳的赵国密探得知了嬴异人的下落,觉得可以因此搅乱咸阳,对赵国有利,激动地说:“彩!彩彩!”;嬴政和蒙恬、蒙毅兄弟俩比试骑射,气氛融洽,大家齐声喝“彩!彩!彩!”;赵国丞相平原君入秦国订立盟约,盟约签订后,秦国朝堂满堂喝“彩!”……这个“彩”字用得实在太古风了,真可谓还原历史的神来之笔!因为在先秦时代,人们确实是以“彩”来表达欢庆及对某人言论的认同与称赞。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汉魏时期才逐渐被取代。现在我们用来表达欢庆、肯定等义的词是——“好”。
不过,先秦时期喝的该是“采”而不是“彩”,那时的古汉语中并没有“彩”字,彩在中国第一次出现是在魏晋。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这个字的解释是花色斑斓的丝质物品。《周礼》中有记载,婚礼大仪的第二环节,就是纳彩。彩,是喜庆的象征。甲骨文中“采”的本义是采摘茶叶,从采摘的本义发展为表示瑰丽的颜色是在《尚书》:“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并由绚丽的颜色延伸出“文采”“光泽”等意思,再引申为游戏、竞赛中获胜者所得的奖品,后又引申为对胜利者或成功者的称赞。所以,《大秦赋》中所喊的“彩、彩、彩”,其实应该是“采、采、采”,这里用的是“采”的引申义。
话说回来,喝彩并没有随历史而湮灭,今天我们不照样有“喝彩”这个词吗,只不过很少有人追根求源地探究“喝彩”的来源罢了,《大秦赋》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到什么是“喝彩”,用现代汉语通俗地讲,“喝彩”等同于现在的“叫好”。
文/广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