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对莫言获诺奖贺信的评价,莫言获奖颁奖词原稿全文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8 23:31:48

最近,关于莫言的争论愈演愈烈,从他写作的风格,到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再到他的人品是否精日,似乎“罪名”越来越多。一个人当然可以因言获罪,宣布罪名前,我们看看国家对莫言怎么看。

1

莫言,农民的儿子,当过兵,共产党员,现在是作协副主席。

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当年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任评委会主任,麦家、周大新等多位作家入选62人的评委会大名单,我详细看了一下这个名单,如今莫言的最大反对者——司马南,没在大名单里。

这个矛盾文学奖在外国人眼里是个什么存在呢?一起看看2011年,羊城晚报对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中唯一的汉学家,马悦然的采访。

羊城晚报:茅盾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官方最高奖,鲁迅文学奖是包括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等的官方最高奖项,您对它们有何评价?

马悦然:对中国官方的奖我的认识不够。

2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们看看外国媒体对这件事的报道,先给个结论:非常耐人寻味,他们也批评了莫言,然而理由是,在体制内的莫言竟然能得到这个奖项;他没有大力批判政府竟然能得奖。与我们想象的大相径庭!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0月11日报道】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中文教授贺麦晓对莫言获奖遭遇的一些批评不以为然。许多批评说,莫言“同体制过于紧密,不应该得诺贝尔奖”。他说:“我不认为中国作家只有挑战政府的时候才是好作家,好作家就是好作家。这并非是评判一切的好标准,难道好的英国作家只能是那些反战作家吗?”

贺麦晓还说:“(对于诺贝尔奖委员会来说)选择异见者得奖是个没有风险的决定,但是以作品本身选择一个文学声誉好的作家获奖是个勇敢的决定。”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10月11日报道】北京的作家张力嘉(音)对有关莫言过于迎合官方的批评不以为然。“文学就是文学。不能因为没有大力批评政府就说他不够格,”张说,“莫言的一些作品还是很有想象力的。”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11日报道】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否认选择莫言有任何政治考虑。他说:“这是一项文学奖,仅凭文学价值颁发。”

3

国内什么反应呢?

全国人民欢呼,央视专访,人民日报、中宣部祝贺。

《人民日报》:这是一种荣誉、一种肯定,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中国作家协会也发表贺词称,“莫言的获奖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新华社报道,中宣部最高*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表示祝贺:“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中宣部,这可是国家最高意识形态啊,于是你会看到莫言的作品进入了干部书橱,进入了中学课本。计生委办公室的书橱里一定要有《蛙》,打黄扫非办公室主任的书橱里一定会有《丰乳肥臀》。

这些释放的政治信号,希望你细细品味,不管你觉得他是不是黑心,莫言在国家定义里,是红色的。

即使在这之后,对莫言的质疑不断,《人民日报》也明确发声“莫言还是中国人”“莫言的故事与每个中国人有关”。

十年过去了,我不知道莫言得奖后有没有飘飘然,更不知道他有没有把家人弄到国外,我不太敢相信莫言,但我相信国家。

4

提到莫言,不能不说说司马南。

司马南通过抨击联想一战成名。给联想定的主要罪名是,改制时侵吞国有资产。这个罪名不可谓不大,但国家似乎并不领情。有网友说,正义从不缺席,不正义的联想也许没有触碰当时的法律,但我们不能放过它。

网友们提到正义,慷慨激昂。但我想到了美国的一桩陈年旧案——水门事件。

简单回顾一下:1972年11月,尼克松压倒性地赢得了美国总统大选。但是,新年过后没几天,1973年1月8日就爆发了水门事件。随后的一年多的时间,事情越闹越大,最后拖到1974年8月8日,在全国一片指责声中,尼克松黯然辞职,这就是水门事件。

尼克松在水门事件里真正犯的事,不是搞窃听,而是撒谎、做伪证。依据我们对美国政坛的理解,政客撒谎,不是经常的事吗?

然而我们现在很难想象,这件事对当时美国人的巨大冲击。在尼克松以前,传媒不发达,美国人的心目中,总统的形象差不多是个品行道德无可挑剔的圣人。现在呢,传媒超级发达,*再有什么品行上的缺陷,大家忍忍也就过去了,没有那么苛求。

但是尼克松就不走运了,正好赶上了电视时代,整个事情被拿到公众面前反复展示;而公众呢,对这种事见得少,没有什么耐受力,所以全国上下怒潮汹涌。

等尼克松辞职了,这事该完了吧?没完!没调查清楚呢,你到底撒了多少谎?掩盖了多少见不得人的东西?白宫的阴沟到底有多黑?查,继续查!这是当时朝野上下的主流要求。看样子,不把尼克松送进监狱,是完不了了。

那查不查呢?这个决定权就摆在了继任总统福特的面前。如果不查,所有的争论、矛盾必然指向自己;如果查下去,美国必然陷入无休止的站队、互相攻击丑化;形成被撕裂的社会,无法正常运转的政府。

在反复思考了一个月以后,福特总统宣布,他将“完全、无条件、彻底赦免”尼克松。福特当时说,这个特赦对国家利益来说是最好的,因为——“这事是我们所有人都参与的美国悲剧。它永无止境,除非有人在上面写上一个结尾。现在只有我能做这件事,那么我必须做这件事。”

然而美国民众却不这么认为,一个很自然的推论出现了:你们俩肯定有内幕交易,肯定是尼克松辞职前跟你说,“我辞职,换你当总统,用我的总统大位来换我的安全。”但是,这个说法仅仅是猜测,只是在情理上成立,那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至少到目前没有任何证据,福特总统反复说,他在此前和此后,都没有和尼克松对这事讨论过一个字。

不管真相是什么,该来的后果还是会来。两年后,1976年的总统大选中,福特以非常微小的劣势,输给了卡特,连任失败。

虽然福特本人因这个决定付出了巨大的政治代价,但美国整个国家因此受益匪浅:美国走出了水门事件的阴影,开始重建国家受损的信任。

5

回顾这个事件,当然不是要称颂福特,而是为了破解对民主政治的一个误解。

一个国家要不要追求正义?当然要,但是应该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国家不能陷入无限的纷争,结果耽误了发展的正事。像我们的邻国韩国,几乎每一任总统下场都不太好,几乎都掀起轩然大波,这是不成熟的民主政治。而反过来看,美国英国这样的国家,不是每一个政客都是圣人,但是很长时间都没有剧烈的波动和纷争,这不是正义的缺席,这是政治的成熟。

回到司马南和联想。讲这个故事,当然不是认定联想一定有罪。而是要强调,即使退一步说,联想当年真的涉嫌国有资产流失,我也确信我们的国家,有足够的政治智慧,能够做出符合国家利益的判决。

以上就是原因,我不相信联想,更不相信司马南,我相信国家。

参考——逻辑思维《切尼回忆录》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