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出游的人果然“不负众望”,让宅在家的科大大看完高速“车展”,再看景点排队。
有不少妈妈跟科大大一样,一想到黑压压的人群、看不到头的堵车场景,决心宅在家里,争取多些时间陪孩子。
这两天,有一位焦虑的妈妈给科大大留言:
邻居家的孩子已经能背好几首唐诗、认很多字了。小月月快3岁了,我想趁7天放假教她,她就是不愿意学,我真着急!
都说孩子的启蒙要趁早,今天,科大大好好说一说麻麻们关心的几个问题:孩子要不要早认字?什么时候认字好?应该怎样正确引导?
孩子要不要早认字?
● 早认字会破坏想象力?
据说,美国很早就有了“不要早认字”的呼声。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位妈妈把幼儿园告上法庭,因为她认为,老师过早地教女儿认识字母"O",就破坏了女儿的想象力。
事实上,孩子的想象力是建立在日益增长的认知上,O可以是字母,还可以想象成苹果、太阳等圆形东西。
因此,早认字不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还会加深孩子对事物的理解。
● 认字后不认真听课了?
有研究表明:
在学龄前过早被迫认字的孩子,初入小学时可能比未认字的孩子优秀,随着年龄增长,过早认字的孩子优势不再明显。
我有一位亲戚,夫妻俩都是博士后导师。
他们担心孩子入学后,成绩会被其他孩子甩在后面一大截,于是,孩子刚会坐的时候就开始识字,就这样,孩子每天被逼着背各种“乱码”。
后来,虽然孩子上学后,考试成绩都是100分,但总抱怨上课很无聊、没意思。
到了二年级,别的孩子都在认真听讲时,自己却习惯了走神,成绩开始有些下滑。
事实上,孩子入学后,学习的核心是培养阅读能力。缺乏阅读的孩子,智力结构单一,一旦面对相对复杂的学习,就会力不从心。
孩子被迫早认字,只是机械地记住了形状和读音。“强按牛头不喝水”,在学习中失去兴趣,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可是,现在很多小学入学要求之一就是认识多少字,什么都不学不现实啊!
别急,孩子认字有一个敏感期。
孩子认字有一个敏感期
● 对印刷品产生兴趣
孩子接触的第一种印刷品是绘本,孩子对绘本有兴趣后,会进一步发现绘本上印的是什么。
大多数孩子在4-7岁时出现认字敏感期,会把注意力逐渐转向绘本上的文字符号,这时,我们就可以适当地引导了。
●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孩子喜欢阅读,认字多,当然是好事。
不过,不同孩子对文字的敏感度不一样,孩子暂时没有表现出对认字的兴趣,那就多读给他听,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图片和语言上。
研究表明,家长是否在孩子5岁以前经常给孩子读书,影响着孩子今后阅读技巧的形成。
用正确的方法,提起对认字的兴趣
● 给字配画、认识象形字
我们可以从给字配画、认识象形字开始。
① 在刚开始认字的时候,我们可以陪着孩子,随机抽取认字卡,然后发挥想象力,用图画表示文字。
② 现在市场上有一些甲骨文游戏卡,也就是象形字卡片,结合象形字让孩子认知,更贴合孩子识图认字的过程。
● 认字要随时随地
新西兰科学家玛丽·克莱认为:孩子的读写能力是自然发展出来的,家长提供了丰富的文字环境,孩子自然就学会了文字。
比如,带孩子去动物园,孩子看到长颈鹿后,妈妈指着一旁的牌子告诉孩子“长颈鹿”,孩子会饶有兴致地重复“长颈鹿”;
假期外出,看到“小心地滑”“禁止吸烟”等警示牌时,孩子会很兴奋地问“这些是什么字?”妈妈要耐心讲解;
在家里,家长为孩子开辟一个阅读角,每天坚持亲子阅读,比单纯的认字更有意义。
孩子愿意学,就让文字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 鼓励孩子多输出
仅让孩子不断输入是不够的,家长还应多提供输出的机会。
比如,孩子认识长颈鹿后,下次看绘本再遇到它时,要鼓励孩子说出“长颈鹿”三个字。
而如果孩子没有回答上来,没有关系,保持孩子对认字的热情是关键。
4岁前,就不教认字了吗?
● 认字敏感期提前
孩子敏感期来得早,对认字表现出强烈的热情,问:“妈妈,这是什么?”
难道我们要回答:“小孩子过早认字不好,别认了”?这时,我们要耐心地教他,认字最顺其自然的状态是,问了就答,以培养阅读兴趣为主,不以认字多少为傲。
如果孩子想要拿笔写字时,我们可以让他拿出画板写,不需要费很大力气一笔一画地写,同时又能满足孩子爱学习的热情。
● 口头词汇量是重点
2-3岁是孩子的语言爆发期,宝宝要尽量多地使用口头语言,我们要多和孩子说话,扩大口头词汇量。
科大大嘚吧嘚:
早认字不是洪水猛兽,孩子有兴趣,就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去引导。
孩子不想学,那就等一等,多给孩子讲故事,帮助孩子打地基,放慢节奏去慢慢实现。
【科学家庭育儿】国家级出版传媒机构专业团队,联合百名育儿专家与万千家庭一起,专注宝宝的早教、智力开发、性格培养、情商教育、家庭亲子关系处理
更多育儿难题,关注【*科学家庭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