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体不仅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同时也在建构现实。我们通过媒体来了解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然而事实上媒体所呈现给我们的也并非是完全真实的世界,而是有选择性的甚至带有滤镜的世界。
当你浏览最喜欢的新闻媒体时,什么新闻事件会是今天的头条?哪部电影会在地区影院的三个放映厅上映?哪种图片绝对不会公开?在这些决策的背后,出版商、编辑和其他媒体巨头等掌权角色权力滔天。
大众媒体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它更重视利润,而较忽视节目质量。在大众媒体内,数量较少的一群人通过守门的工作,控制着最终传递给观众的内容。守门的意思是,节目内容在呈现给观众之前,必须先经过一道道“门”(检查关卡),然后由选出的少数人决定哪些影像可以传递给广大观众。
在很多国家,都是政府扮演着守门人的角色。在互联网领域,有一些互联网自由的拥护者,他们对自己允许用户一路通行而感到沾沾自喜,但即便是他们,也可能很快就会去引导用户的上网行为。
守门在各种媒体中都是一种普遍行为,它早已不是什么新奇概念。这个术语最早是由一名新闻学者在1940年代提出的,当时用于形容小镇报纸编辑决定吸引观众关注的新闻事件时所采用的的控制手段。
正如社会学家米尔斯所观察到的,媒体的真正力量是它能够控制正在呈现的内容。
在唱片行业,守门人可能会拒绝某个当地流行乐队,因为它与守门人认定的团队具有竞争关系。即便它录制了唱片,电台节目也可能会拒绝播放它的音乐,只因它不符合电台的音乐风格。
同理,电视台编剧也会决定撤下某部新电视剧的试播片,因为他们认为它无法迎合目标观众的需求(而这有时则是由广告赞助商来决定的)。在出版行业,守门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
不过,守门行为在至少一种大众媒体形式,即互联网行业中并不常见。你可以在电子布告栏上发送几乎任何信息,或者创建网页或网络日志(博客)来发表任何观点,你甚至可以坚持认为地球是平的,互联网是一种快速散播信息(或谣言)的渠道,在这里,人们不需要经历任何守门人的控制。
尽管如此,互联网也并非完全不受限制。很多国家的法律都会对赌博、色情以及政治等内容实施管控。主要互联网服务商也会封禁不良行为者的账号。
另一方面,大众媒体通过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来定义我们所认为的真实世界,尽管媒体建构的形象与社会大众所经历的常常截然不同。
主流意识形态是指一套能够维持强势群体社会、经济及政治利益的文化信念和惯例。社会学中的冲突论者认为,大众媒体维持了某些特定群体的特权,其中强势群体很可能会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限制媒体呈现其他人的形象或言论。
媒体倾向于忽视弱势群体的生活和目标,更糟的是,媒体呈现的内容可能会制造关于这些群体的错误形象或刻板印象,最终却成为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认可的形象。
刻板印象是指某个群体中的所有人进行了不可靠的概括化,完全抹去了群体内的个人差异。有时有些媒体会故意利用刻板印象来哗众取宠。
电视是忽视现实的典型例子。你能说出多少超重的电视人物的名字?在电视上,我们很少能够看到超重的人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能够看到。在电视节目中,与苗条的角色相比,胖子们很少能够一段浪漫的爱情,经常大吃大喝,沦为被他人嘲笑的对象。
而在另一方面,电视新闻和其他媒体确实也向人们警示了过度肥胖的健康隐患。正如媒体对现实的建构一样,这些报道是否真的具有教育意义仍然有待商榷。
不过,有些媒体不仅把诸如肥胖等问题定义为个人问题,还将其定义为广泛的结构问题或社会问题,例如食物加工和销售的方式导致了人们的肥胖。这会促进人们对于自身和社会的反思和改善。在这个意义上,媒体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版权信息 -
编辑:子水 黄泓
本文观点资料来自
《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上)》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