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秦誓》是《尚书》中的一篇。“个”,《尚书》原文是“介”,耿直的意思。假如你有那么一个非常耿直的大臣,这叫“若有一个臣”。“断断”,形容诚恳的样子,“无他技”,没有别的技能。假如你有那么一个非常耿直的大臣,他非常诚恳的呀,没有什么别的技能。但是他的心,“休休焉”,就是很宽容的样子,他的心很宽容,很宽广,“其如有容焉”,他能够容下其他人。“人之有技,若己有之”,其他人有技能,有特长的话,对他来讲,就像他自己有这个特长那样。“彦”是美好,“圣”是英明,其他人有美好、英明的品德、美德的话,“其心好之”,他的心里边就非常的喜欢那个人。“啻”是仅仅的意思,“不啻”就是不仅。别人有美德之后,他从心里往外喜欢这个人,去赞美人家的美德,他不仅仅是从嘴上对人家加以赞美,“寔能容之”,“寔”是通假字,通“实”,他不仅仅是嘴上、口头对他人进行赞美,他是真能容下这个有美德的人,因此他能够保佑我的子孙和黎民百姓啊。“尚亦有利哉”,恐怕这是很有利的一件事情。
《秦誓》是说,假如你有这么一个耿直的大臣,虽然他没有特别的技能,但是他胸怀非常宽广。对于有特长的人,他非常欣赏,对于那些优秀的人才,他非常喜欢,他不仅是嘴里对这些人加以赞扬,他心里头真能容下这些人,不嫉贤妒能。有这样一个耿直的大臣在朝中,能保佑我皇家的子子孙孙,还能够保佑黎民百姓,可能这是很有利的一件事情。
接着是反过来说。假如有这么个大臣,“媢疾”就是嫉妒,“恶”是讨厌,别人有技能,他嫉妒而且讨厌人家。其他人有英明、美好的品德呢,“违”是制造麻烦,“俾”是使。他去给人家制造麻烦,使别人的事情办不通,就是嫉贤妒能的体现。“寔不能容”,他真是容不了比他优秀的人才啊,“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因此他不能保佑我的子孙后代和黎民百姓。“亦曰殆哉”,这可以说是危险的,“殆”就是危险,说你朝中大臣如果有这样人的话,你的国家可以说就危险的。以上这一大段都是引自《尚书·秦誓》。
曾子以引《楚书》、引舅犯的话为过渡,谈什么是宝为过渡,到引《秦誓》,指出人才的重要性。什么才是真正的宝啊?《楚书》和舅犯说的善、仁、亲,固然也是,但对于国家来讲,真正的宝是人才啊,是“介臣”,耿直的大臣。
统治者想要治国平天下,你不能把钱财当宝、把金银财宝当宝,不能把古玩字画当宝,你的三大法宝:第一是善,第二是仁、亲,就是爱和亲情,第三是人才,是“个臣”、“介臣”,你得有耿直的大臣。前两个法宝,曾子没有展开说,他展开说的是第三个,人才的重要性。
对于那些嫉贤妒能的人怎么办?曾子接着说。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仁人”指仁爱的统治者,“唯仁人放流之”,只有仁爱的统治者才能把这些妒贤嫉能的人流放出去,把他们排挤出去。“迸”是通假字,通“摒”,摒弃的意思,“夷”是指边远地区。把这些嫉贤妒能的人摒弃出去,流放到四方边远地区去。“不与同中国”,不和他一起居住在中国,就是中原地区。意思是,仁爱的统治者,你身边留下的应该都是介臣,不要让那些嫉贤妒能的人留在你身边。
但是呢,只有统治者道德修养上去了,是“仁人”,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你自身道德修养不行,你根本分不出善恶来,你以为你留下的是介臣,结果留下来的可能都是奸臣。历史上重用奸臣的那些皇帝,没有一个认为他重用的是奸臣,他都认为是忠臣才用的。所以,统治者还是得从修身入手,没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你根本分不出谁是忠臣、谁是奸臣。
“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只有“仁人”他才能够做到爱人,他也才能够去讨厌坏人。只有仁人能够做到喜欢好人、讨厌坏人,换句话说,你要修到仁人的程度,才能分清楚好人、坏人,才能真正做到喜欢好人、讨厌坏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这还是讲统治者在人才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命”,郑玄认为应该是慢,程颐认为应该是怠,怠和慢是同义词,意思差不多。“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你发现了贤人,却不能把他提拔起来,或者是你提拔他呢,又不能把他放在自己的前面,那你就是怠慢。你这就是对事业的怠慢,没有认真工作,这谈的不就是人才问题嘛。“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你发现身边大臣有不好的,你却不能把他辞退,或者你即使把他辞退呢,你又不能远离他,这是错误啊。
总之,这一大段谈的都是管理者、统治者与手下人之间相处的一些注意事项。三大法宝里边,最展开谈的,最重视的是人才问题。
然后又提出一个情况。“拂”是违背,“拂人之性”就是违背人性。你喜欢大家都讨厌的,你讨厌大家都喜欢的,你这叫违背人性。这句话与前面的“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相呼应。作为统治者、领导者,你应该“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这才是民之父母,是老百姓的好父母官;你不要“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那你就是违背人性了。“菑”是“灾”的古体,“逮”是赶上,“夫”是发语词,没有意义,“身”就是你自身。违背人性的人,灾难一定会追上你。
对于那些好恶与百姓正相反的统治者,曾子先是骂他违背人性,接着又吓唬他,你这样做的话,灾难一定会追上你,就是你早晚会有灾,你就是在找倒霉啊!可见曾子对此事的深恶痛绝。
最后是这一自然段的总结了,“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因此君子作为统治者,治国平天下是有一个大道的,就是大的准则的,这个大的准则你一定得靠着忠信才能把握住。“忠”是尽心尽力,“信”是诚信。
传统说法,这篇文章是曾子写的,我是相信的,原因就在这里,你看他的思想和《论语》上记载的曾子“吾日三省吾身”是一致的。曾子“三省吾身”,反省的是什么?“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就是忠信二字,《大学》这里也在强调忠信,从此我们能看出,曾子的学说,最强调的就是忠信二字。
治国有大的准则,但你一定要靠着忠和信,才能把握住这个治国的大原则,以达到治国平天下。如果你骄傲、傲慢,你就会失去这个大原则,你就把握不住治国的大原则,国家就治不好了,这叫“骄泰以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