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跟你说,你从小使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都用错了,你会怎么想?
在怀疑、郁闷交集之际,还是先去了解清楚这个词的来龙去脉,然后再来研究干嘛会不会用错了吧!
现代人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便离不开下面的几个前提背景:
有下面这样的例句:
1)他一直珍藏着学生制作的纪念品,爱屋及乌,这正是教师的爱心。
2)因为疼爱唯一的女儿,因此她的父母不但止爱她的所有优点,还爱屋及乌地包容她的坏脾气。
………………………………………………………………

但实际上,根据汉优胜《尚书大传牧誓大战》的记载,原来我们熟悉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却并不是我们习以为常那样使用!
在《尚书大传·牧誓大战》篇之中,对“爱屋及乌”这个词是这样解释的:“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具体到这个成语的典故和出处,却跟周武王和姜太公有关。
商朝末年,纣王残暴无道,穷奢极欲。其它诸侯国的首领姬昌(世称周文王)决心要推翻纣王的统治。但在准备发兵之前,姬昌便病死了。他的儿子姬发继位成为周武王。姬发在姜太公及其几个亲兄弟的辅助下,联合其它诸侯,一出兵讨伐纣王。

双方的兵马在牧野交战。这个时候,纣王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民心、民意。下属的军队遇到武王的兵马纷纷倒戈投降,周武王的军队势如破竹,很快便占领了殷朝都城朝歌。纣王被迫自焚,商朝灭亡。
当纣王死后,武王于心不忍,对于怎样处置纣王时期的遗臣们拿不定主意。武王面见姜太公,与其商讨对策。
姜太公对武王说:“我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他屋顶上的乌鸦也能兼容和喜爱。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连那个人的仆从奴才都觉得厌恶。如果把这批前朝的大臣全部*光了,大王觉得怎么样呢?”

武王觉得太残忍,认为*光了这批人并不可行。这个时候,召公上前向武王提出建议:“我也听到别人说有罪的,要*;无罪的,让他们活下去。建议只是把有罪的人都*死,不让这些人留下残余的力量。”
武王认为这两个方向相反的提议都不行。周公上前提议说:“我看是不是可以让所有人都回家去,各自耕种自己的田地,君王不能偏爱自己旧时的朋友和亲戚,要用仁政来来感化普天下的人,这样比简单的*光这些人有意义得多。”
武王听了周公的话非常高兴,觉得很有道理,认为这样才是让一个政权长治久安的方法。
后来,武王就真的以周公的方法,下令各部门执行:善待前朝的官吏和遗民。果然这样的仁政,让经历朝代更替战乱的人民群众民心归附,西周很快便安定并强大起来。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到,“爱屋及乌”这个词并不能连乱用,更要讲背景和对象,并不是随心所欲便能够用好了这个成语。
爱屋及乌的反义词:是“爱莫能助”、“殃及池鱼”……这个成语没正确使用时,很容易便成为笑话:差之毫厘缪之千里。
就像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某个男子为了讨好未来岳父岳母,便爱屋及乌地迎合这两个人的爱好,陪对方一起赌博,并欠下一身的债务。
先不说爱屋及乌地讨好未来岳父岳母这个行为,边需要有原则和量力而行;在讨好对方的方法之中,绝对不应该包括违法犯罪……赌博是违法行为,聚赌已经涉嫌犯罪,何况还因此债台高筑?
因此,不管是“爱屋及乌”还是“爱莫能助”,都应该建立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原则、不违反仁义道德的基础上。第三,还要建立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
如果是你,面临同样的选择时,爱屋及乌的你,会毫无原则地满足对方的需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