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出自戴圣(西汉)编纂的《礼记·学记》。
【原文】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释义】
一个人独自苦学再深,也难免偏颇狭隘,如果没有学友之间互相交流,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孤陋寡闻。
【启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说的是学习过程中交流切磋、相互取益的重要性。其实,对个人而言如此,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明,同样是如此。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只有交流互鉴才能充满生命力。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唯有相互交流我们各自的才能,才能共同点燃我们的智慧之灯。”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是一个学习、消化、融合、创新的过程。没有鲜卑族的加入,就不会有大唐精神的豪迈风采;没有波斯文化的影响,就不会有青花瓷这种蓝白色调优雅了中国千年的瓷器;我们的家具、乐器、饮食等等,历史上也是由“胡风”炫丽了“中国风”……世界文化的交融互动更是如此:明末清初,中国人积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欧洲的天文学、医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说过:“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面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既不能盲目自卑,失去民族自信力,又不能过度自傲,存门户之见。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中华文明造就无数历史遗迹、文化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昂扬前行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文明,能像中华文明这样,历经沧桑磨难又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今天,中国已经踏上新的征程,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都前所未有。我们尤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尤须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让历史和世界见证一个古老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奋斗和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