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迹罕至怎么造句子,用好不好造句子大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30 08:20:02

绚丽的朝霞、大片的“棉花糖”云抑或转瞬即逝的晚霞……你是否也会经常仰望天空?这个夏天很多美丽的云景在朋友圈刷屏,在欣赏美景、抒发心境时,你可曾想过它们从哪来?怎么形成的?

那些奇异变换的云彩,大多都属于特殊天象,正是“天象达人”们的心头好。

国外很早就有了关于云天气系统的知识普及社团。如今在中国,也有这么一群罕见天象的追逐者,他们正在做全国的“天象大收集”。

计云是一位特别关注奇异天象的科普博主,也是“天象大收集”的发起人之一。自从踏上“追云”之路,他不仅“坐着高铁追云”,还发现了不少云天象在国内的“第一次”。

在宋家庄地铁站,见到计云的第一眼是这样的:“毛寸”发型、T恤短裤、精瘦但一身肌肉,有着“开口脆”的北京腔……与想象中一肚子学问的“天象达人”还真有些不同。

边走边聊,我们很快到了计云的工作室。25层的视野极为开阔,整整一面窗,可仰望辽阔的天空、可鸟瞰鳞次栉比的城貌。“我在这儿就拍到过不少有意思的天象。”计云说。

被“七彩祥云”震住,从此“入坑”

近几年“追云”,让计云在圈里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很多人见面都会开玩笑,“是不是你爸妈有先见之明啊,从小就给你取好了云这个名字?”对此计云坦言,对于自然万物的好奇,其实最早起源于昆虫。

计云出生于1987年,成长在90年代的北京。他印象很深,小时候住的南三环外,当时还都是大野地,“一放学就去捉个蚂蚱逮个虫。晚上蹲大树根下,等着蝉的幼虫从土里出来,看着它在凌晨时分脱了壳羽化成蝉”,甚至在帮妈妈择菜的时候,翻出一只虫子他都会“研究”半天儿。

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是爸爸妈妈对于他的兴趣从小就特别支持,“我小时候各种自然类的科普书特别稀少,昆虫方面的一共就那么几本。那时还没有北京图书大厦这样的地方,我妈带着我几乎把所有北京城里的书店都转遍了,市面上能有的昆虫科普书都给我买了。”

计云印象特深的是,第一次看到昆虫分类的专业工具书,“上下两册加起来跟字典那么厚,还是16开大开本。当时接触到这种专业的资料,跟看那些科普画册就不一样了,一下子,整个系统就被建立起来了——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类群的昆虫!”

后来计云幸运地考进了中国农业大学,因为这里有他喜欢的昆虫学专业。“还没毕业,我已经有很多机会参加相关的调查研究”,当时为了参加这些项目的工作,计云甚至会“旷考”,“这些研究机会来之不易。喜欢的东西,我会绝对优先去探索。”

走出大学校园,他逐渐把自己的爱好发展成了职业,并且从事了相关工作。譬如野生动植物的调查和研究、撰写科普文章、拍摄自然纪录片,“都是很随心的,想做什么就去做,志趣广泛、做什么都不至于饿着。可能一直*都是自己喜欢的,收获已经很让我满足,我很少会焦虑经济收入等问题。”计云笑得挺满足:“那种收获的兴奋感很难形容。”

从2007年到2016年,计云一边从事野生动植物调查研究,一边走遍了五湖四海,“基本上覆盖了中国很多的秘境,比如当年不通公路的墨脱、独龙江”。这期间,他长期搜集文献、从事标本收集而出版的专著,获得了圈中的一致好评。

然而让计云也没想到的是,自己没多久就拐上另一条“人迹罕至,但无比美好”的路。这就是研究和收集罕见天象:“只要看过一次这类神奇天象,一下子就会入坑了。”

计云“入坑”,缘于 2012年的一次“不期而遇”——“当时我正在百望山观鸟,就在仰着头看老鹰时,一眼瞥见了天边的一片云彩,它突然变成了一整片的‘七彩祥云’。不同于常见的雨后彩虹(出现在太阳的对面),那片七彩的光晕就出现在太阳的同侧,染透了所有的云彩。当时我一下就被震住了,觉得特别神奇,回去多方查问得知,这是‘环地平弧’,俗称‘火彩虹’,它的形成不需要下雨,而是因为高空大气中的冰晶。” 他接着上网查询,“更加不可思议的是,维基百科上说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神奇天象,一个人一生中至多有幸见到一两次!”计云被深深震撼,进而查阅了海量资料。“原来光是‘火彩虹’这样的冰晕类现象,就有上百种,其形态各异、绝世罕见,但又无比奇幻、壮观。”从此,他开始追逐天象,一发而不可收。

云跑得太快怎么办?跳上高铁追!

刚开始,计云也像普通人一样,对天象没有什么科学认知,偶尔见到“月晕”都觉得特别神奇,甚至“月晕”和“月华”傻傻分不清。他记得小时候大人们总说“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这样的天象一旦出现,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很可能要变天。后来,有了系统的知识积累,再加上频繁的野外探索,“我好像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真的能看到许多神奇的天象!”

看起来似乎完全陌生的领域,但计云研究起来一点也不觉得困难,“前面经历的昆虫研究、科考调查,给我打下了最坚实的从事博物学的基础。因为昆虫是自然万物里种类最多、最庞杂的,全世界已知的昆虫就小两百万种,中国占世界十分之一。能够对整个昆虫纲有系统认知的人,再去探索其他自然事物,会觉得驾轻就熟。天象跟昆虫相比呢,即使所有类别都加一块儿,也无非就是几百种。”计云很自信,作为一个曾经的昆虫学者,研究天象难不住他,“从认知方法和鉴定直觉的优秀程度上,我觉得我都会是一流的。”

计云追过最奇特的天象之一是糙面云,它号称是世界上最怪的云。这种云非常罕见,外观又极端扭曲、奇幻,所以即使它有少量照片记录,但因为样子太超越想象力又罕见,科学界始终没人敢于承认或否认它。

从2006年开始,有一批国外的观云爱好者开始收集糙面云的资料、提供过硬证据并不断地游说相关机构,终于使糙面云在 2017 年得到了书面的官方认可。这是近代科学几百年来都罕见的“底层爱好者‘以下犯上’获得成功的例子,爱好者先于科学家去探索自然,最终结局还皆大欢喜”。有如此传奇背景的云,国内的天象爱好者当然也非常想尽快在国内发现它。

2013年10月14日,机会终于出现在了北京。

“那时,我和几位同样喜爱博物学的朋友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默契的天象实时互报机制,因为我们分别居住在北京城的不同方位,通过互相通报,就增加了观察样本,而且即使一两个人错过,也极少会所有人都错过。”当时,计云就接到朋友的电话,说出现了很典型的糙面云奇观,而且云彩已经向着东南方向急速飘走了。

“只有我住在南城,观测位置比较理想。我赶紧跑出去匆忙拍了几张照片,就眼见着云向着东南方向的更远处飘去。我用了一些简单的测量方法,迅速判定糙面云大概是在向着天津的方向移动。赶紧下楼跳上地铁,到南站买票上了高铁,心想大不了损失一百多块车票钱。”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没有错过这片云,最后还真就在武清站附近追上了那片糙面云。

他拍摄的糙面云,是当天所有拍摄中最典型的,照片被用在了《云与大气现象》的书中,这次事件也成为我国糙面云的第一次正式记录。

看云,是特纯净的一种沟通

计云越来越觉得,天空中这些神奇的自然现象,比单纯看飞过去一只鸟或者见一朵奇花更震撼。于是,普及和分享的念头在他心里也愈发强烈。“我想不用一些科学的描述或者数据,而是通俗地打个比喻,告诉大家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解到这个世界上居然有这么罕见的东西。”于是,他用了好几年的时间,通过微博、微信群、公众号等渠道,展示出一个天象王国,“要让大家知道,世界上总共有哪些天象、这些天象的发生条件。”计云的每一次科普,都会吸引新的爱好者“入坑”,进而就有了全国网友参与支持的“天象大收集”——每天都会有全国的爱好者、网友来投稿,虽然会耗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但计云觉得这事非常有意义。

最让计云欣慰的是,大家在群里会有很多自发的讨论,氛围非常热烈,还自发开展了一个游戏:南北天象大pk,大家分成南队、北队,年底时根据大家发现的天象的罕见度和国内的一些记录情况,给各队分值和加权,为的是增加点挑战性、趣味性。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一直在推广、发现、收集、积累,最后形成研究国内神奇罕见天象的一个开创性的工作规模。”计云觉得,对世界的探知欲,是一种共同情怀和需求,也是很大的凝聚力:“无论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对于许多天象的情感,却是共通的。世间人,都曾看天上白云苍狗的变化。一些奇异天象会让人觉得特别神奇,这是一种无言的沟通,让大家能够走近、交流。”

计云参与发起“天象大收集”以及建立“全国天象时实互报机制”的初心,就是想“从根儿上培养和维护这个圈子的纯净特质,大家自得其乐,并且能够共融。”

相对于其他爱好,计云最深的体会是,天象这个爱好者圈子极为纯净,因为它更少地涉及占有和争夺。比如研究动植物,同一个新发现的标本很可能只有一个,那么就很可能有人就会觊觎、争抢。但是天象圈则不同——无论是天象还是云彩,不存在标本的概念,谁也不可能把一个天象攥在自己手里、圈在笼子里,一些不良的私心和争斗在这个圈子里也就少多了。任何一个人,穷极一生,能看到的东西是有限的。但是当全国成千上万爱好者团结起来,大家的信息彼此共享,就相当于每一个人每天都能够跟随着散布在不同地方的“眼睛”去看:“通过天象大收集,我们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去见识这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百年不遇’,见证各种神奇天象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对于拍照记录,计云也有自己的心得。譬如说在冬季北方的雪原上,常常能高概率地见到冰晕;西南地区湿度大,则常会出现彩虹类天象;在夏季的南方,一些积雨云的罕见结构会更为常见;新疆、青藏等地区,因为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极端性和复杂性,会出现一些更为罕见或者奇特的天象。

中国人发现的天象,正在刷新或颠覆世界学界的公知

计云最津津乐道的是,群里经常会特别热闹,“那一定是有什么罕见天象发生了。好多次,有人不经意地发在群里一张照片,后来发现隐藏着特别罕见的天象,于是大家截图留念、刷屏祝贺,很快就有好几十人留言‘见证历史’,哈哈。”让大家颇感自豪的是,这样热烈的讨论,已经不止一次引起国际知名专家的关注。计云说:“中国人发现的天象,刷新或颠覆了世界学界的公知,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止三五次了。”

前不久,群里有一个摄影者刘海成,他翻到了2014年在广西拍的彩虹,发到群里,过了一会儿计云就发现:这是一种特殊种类的“多重分叉双子虹”,这张照片应该算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这种彩虹拍得最好的一张。没过两天,计云关于这个彩虹的科普注解图,就不知道怎么传到了国外的Facebook上,被世界最著名的彩虹专家Haussmann博士看到。这位博士辗转通过邮箱联系到计云,又和拍照者联系,最后大家一块儿去交流、讨论,认定这张照片确实就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最有价值的图片记录之一。计云说:“现在Haussmann博士还在深入研究这个图片。”

除了被知名专家关注,很多业内的“大腕”也和计云他们互动。“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主持人宋英杰老师也曾关注我们的工作,转发过我们一些国内的神奇天象。”这让大家都很开心。

计云希望,“天象时实互报”机制能够进一步普及、细化,最好全国各大城市、地区都有一定数量的网友联合起来,组成当地的实况观测圈子。任何人如果能第一时间发现新天象,可以根据它的动向,根据现有的预报模式,去让处于这片云下游位置的人,提前预备观测天象。同一个城市的人联合起来,也能够增加不同的观测样本和观测视角,这样可以尽量全面、科学、准确和丰富地去记录各种天象、事件。

每年,计云都会出一个全国神奇天象TOP大排名,发布在微博和公众号上。其中包括许多在世界上都只有一次的传奇天象记录。这样的科普神帖吸引了更多的爱好者,近两年加入全国天象大收集的爱好者数量持续上升,“现在,在天象记录的数量上,我们比七八年前多了太多,每年都在指数性地上升。”计云说。

最近,计云应邀在《中国国家地理》上撰写了“中国神奇天象三部曲”,“集中展示这些年来全国爱好者收集到的天象成果精华。有的读者辗转找到我,又提供出一些世界罕见级别的天象图片,我非常感动。”

未来一两年内,计云想把天象知识推广到更多科普层面,写出“更适合普通人的口味,又不失专业性”的读物,让即使不上网的人也有渠道获得相关的知识。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上开始了对天象的计算机研究。而近几年国内爱好者的努力,也让计云更加乐观,“我们有各行各业的天才,比如有人编程,研究出超越国外水平的天象研究模拟器。中国其实是一个天象非常厉害的地方,地大物博,并且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具有独特性。现在中国很多的发现,完全颠覆了欧美科学家的定论和他们公认的一些常识,真的已经把他们震惊到了。”计云坚信,未来一定会有中国人不断地发现更厉害的天象记录,也必定会有中国人做出世界天象科学上的重大贡献。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