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炮台所在的武山孤立海中
缺口,即为现在销烟池所在的镇口村。威远靖远镇远这三远炮台,即位于当年的武山,现在的威远岛上。三门海,即为现在的太平水道汇入大海的位置。太平水道当年称三门水道,沿此水道上溯可绕到威远岛背后,东岸可抵太平镇(当年叫太平墟或太平圩,集镇的意思,1924年改墟立镇)和镇口村。就在虎门炮战的前一天,1841年2月23日,英军舰队曾对三门水道进行火力侦察,寻找从射击盲点进攻武山威远炮台的攻击位置,沿此水道到达过太平墟附近。次日,英军进攻威远岛,关天培阵亡,虎门失守。
图文结合来看,在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代,威远岛只是海中的一座山(武山),山头露出海面的高度随海水潮起潮落而变化。而武山与陆地之间相隔的三门水道水量远远大于现在这条太平水道,在两幅炮台分布老地图上都以汪洋的形式表示。三门水道途径的镇口村(缺口村),则是“连海口”,挨着大海。依此,可见林则徐在镇口村挖的这俩销烟池,当年确实能算得上是海边,听得到“海浪的声音”。
珠江口海岸线变迁
在几部还原虎门销烟的影视剧中,我们都能从海边看到海中有一座山尖高耸的海岛,应该就是当年的武山,现在的威远岛,这里要给导演们点赞。
据某揣测马赛克区域当年可能都是海
那么销烟池是如何远离大海的呢?首先一个,就是入海口冲积平原的发育和农业开发对滩涂的围垦。研究显示,珠江三角洲海岸线淤进的速度,从秦汉到唐初这段时间是0.55平方公里每年,而唐初到1965年则是1.78到2.41平方公里每年,1965年以来则是19.23平方公里每年。整体上珠三角海岸线向大海淤进的速度逐渐加速。沿海变内陆,沧海变桑田的故事在这里上演了几千年。
压缩了伶仃洋一半宽度的万顷沙
最为典型的就是虎门对岸广州市南沙区的万顷沙镇。这里二百多年前还叫乌珠大洋。1838年,东莞明伦堂开始在此围垦,到现在还不满二百年,却已经是拥有142平方公里土地,五万多人口的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销烟池现在远离海岸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东莞运河。虎门镇属于东莞市西南部、珠江口东岸沿海缺水区。您没没错,挨着中国第二大河出海口的虎门,是缺水地区。珠江入海口河涌密集,本应是淡水资源丰富,然而,虎门是珠江口最主要潮汐通道,潮差最大(最大落潮潮差3.36米),全年属强潮流水道。每当涨潮之时,海水倒灌进虎门大大小小的河涌,河涌里的水无法饮用,也无法灌溉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