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创新相关的话题,你可能就会迫不及待地想问:“有没有什么技巧能够快速提高我的创造力啊?”但是,不管学习哪种能力,大多数人学不会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你只想着如何快速学会被抽离出来的技巧,而忽视了原来的背景和环境。
比如,拿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这件事来说。电灯之所以能够被发明和使用,其实是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一个因素是:当时物理学领域已经积累的大量相关知识。爱迪生产生创新想法的基础,正是因为他主动学习并掌握了这些知识。
第二个因素是:创新者个人的努力。爱迪生通过不断地尝试,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创造出了电灯这款新产品。
第三个因素是:当时该领域的专家以及社会大众对“电灯”这个新产品的认可。据说,爱迪生曾经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去推广自己研发的电灯,来获得社会大众的接受。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爱迪生发明电灯这件事,只是整个创新链条中的一环。或者说得严重一点儿,假如当时没有爱迪生,也同样会有别人来完成这件事。
前不久看了一本书,《创造力》。在这本书中,作者把对创造力的探讨不能仅仅局限在提出创新想法的个人,而是着重研究了对于创造力来说,和个人能力同样重要的其它两个因素。
也就是说,想要提升创造力必须了解三个基本条件,而只有在了解创造力产生条件的基础上,才能针对性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1.生产创造力的三个必备要素我们都十分羡慕具有超强创新能力的个人,比如像爱迪生、毕加索和爱因斯坦这样,他们都是能够改变某个重要领域,对人类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创新者。
但现在,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一些“压力”,那就是目前的社会中,如此有名有创造力的人好像变少了。创新能力开始变得越来越稀缺和匮乏。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你常常听到许多企业在不断地裁员,而且很多CEO根本不鼓励冒险和创新,只鼓励缩减成本。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经常要求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一些基础学科上,从而忽略了音乐课、美术课和体育课等能够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课程。
前者是因为没有周围环境的鼓励和认可,从而压抑了人们在事业上的创新,而后者则是因为学生缺乏对其它学科的深入理解和接触,从小就失去了创新的机会。
所以说,社会创造力的匮乏,并不只是由创新者个人导致的,也是其它要素缺席的结果。而其它要素是什么呢?是:该领域已有的知识积累,大众的认同和肯定,创新者个人的努力。
我在开头爱迪生的例子中提到了一些,现在再来举两个例子,具体说明,这三个要素是如何对创造力的产生起作用的。
第一个要素:该领域已有的知识积累。所有的创新都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领域内已有的大量知识是创造力产生的基础,如果没有前人积累的知识来铺路,根本就不会激发创新者们新的学术思考。
举个例子,一位女性天文学家曾经对了解银河系的动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她指出,银河系的行星并不都是按照相同的方向转动的。这位天文学家之所以能够发现这个现象,是因为她之前对行星运动的细节已经深入学习了很多年,所以,当在她无意中观察两幅星系的光谱分析图,并注意到,这两幅图所展示的内容和她以往的学习研究不同时,才能够提出与以往结论不同的假设。所以说,如果没有几个世纪以来前人所积累的大量关于天体运动的信息,她也就不可能会有这样的发现。
第二个要素:大众的认同和肯定。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创造力却是非常不明智的说法。因为只有得到学界的认可和大众的支持,你提出的新观点或者创造的新产品才有可能流传出去,对社会造成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力的崛起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个观点。1400-1425年的佛罗伦萨,经历了文艺复兴的黄金岁月。在这短短的25年里,产生了大量欧洲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品。如何解释这种伟大艺术的繁荣发展呢?是因为这个时代突然多了很多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吗?是基因突变使人们突然变得聪明了吗?作者说,其实用外部环境的影响来解释这个现象更为合理。
综合当时的历史可以看出,13世纪的时候,人们开始发掘经典宝藏,并试着分析和复制古代的技术和风格,这一切都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积累,但是这时候的社会并不接受新的设计,政府不支持,所以艺术家们也无法将新的理念付诸于实践。但在后来的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城市领袖们一致决定投资佛罗伦萨,开始积极地鼓励艺术家进行创作,才顺利催生了很多艺术品,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上层阶级和普通民众的关心,艺术家们才被推动着去超越自己的极限,造成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繁荣的盛况。所以《创造力》的作者还说,大众的认可和支持其实掌握着创造力的生*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