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作者:王伟华
来源:《品读》2020年第5期
女孩长得极清秀,皮肤白皙,一对洋娃娃一样的大眼睛,淡蓝色的瞳仁让我在最初见到她时,一度怀疑她是一位混血儿。
她灵动乖巧,开学报到第一天,班上有一位女生闹胃病,她自告奋勇陪那位女生去医院看病开药,回到学校后又在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报平安。
课后,她去办公室找我,毫不隐瞒曾经的过往:“老师,您不知道我以前有多坏的,我抽烟,喝酒,结识很多不好的朋友。您看……”
她挽起黑色的纱袖,在右胳膊上,赫然纹着一个长发女孩——她有纹身,很大面积,前胸后背胳膊上,全是。
我假装没事人似地把目光从她的右胳膊上轻轻掠过:“谢谢你对老师的信任,老师也相信你,能从这里开启一份新的生活。”
我没想到,要温暖一个孩子的心会是如此容易,不禁心里一动。
开学不久即是教师节。节日当天,她亲手做了一张卡片送给我,写着:亲爱的王老师,您是我今生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我希望自己能在这里找到新的人生方向。
接下来的那段时间,她真的很乖巧,对各门功课都极认真。我的语文课上,她也是发言最积极的一个。她每天在QQ空间发布自己的心情动态:“一个越来越优秀的女孩”“你知道我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好么”……
晚自习后,我会习惯性地进到她的空间浏览一下,看到这些直白又可爱的表白,总是忍不住轻轻点一个赞。我一直没有问过她曾经有多“坏”,我告诉她,我只关注她的现在和将来。
不知道她是何时开始“旧病复发”的。开学几周后,新生军训,她竟当了逃兵——周末回家,她周一早上打了电话给我:“老师,我没买到回学校的票,今天上午的军训不能按时参加了,向您请半天假。”
当时我没有半分怀疑,毫不犹豫地准了假,电话里还告诉她:“不用急,回来路上注意安全。”
而那一个“半天”好长啊,一下就被她推到了晚上才漫不经心返了校。第二天下午的训练内容是整理内务,负责我班军训的阳教官到寝室去教她们。
刚走进去,阳教官就使劲抽了两下鼻子,脸一下子沉下来:“谁在这里抽烟!”
我这才知道,她一直在抽烟。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约谈了大半个小时,她上前搂住了我的肩膀:“老师,我保证以后不再犯!”而且回去就写了一篇保证书:“亲爱的王老师,我以后再不会让您失望,从明天开始我一定戒烟!”
我再次无条件地接纳了她。之后班干部调整,因为屡屡旷课,又有抽烟恶习,同学们不再看好她,她纪律委员的班级职务被撤下。但我还是给了她机会:“你做生活委员,好好为同学们服务,与同学搞好关系,好么?”
这一次,她真的受到了触动,好长一段时间里表现都很好。她的妈妈屡屡给我打电话来,表示感谢。她说,没想到女儿还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我甚至以为已经成功的挽救了一个“问题孩子”。
就在我长长松了口气,准备把注意力再分一些给其他需要的孩子时,问题却猝不及防地出现了。
那个周末,她毫无征兆地没来学校。发信息给她,不回;打电话给她,不接。慌得我半夜又给她母亲打电话问询原因。而电话的那一端,她妈妈显然很吃惊地问我:“怎么?她没在学校?”
那一次她整整一周都没回学校。后来问及原因,是周末回家与妈妈吵架了。
无故旷课一周,按学校规定要劝退。我心里终是不忍,去说服了学生科和校领导,希望再给她一次机会。
她知道后,良久才说,老师,我要给您写一封信。
那封信里,她把进入校园以来,我们相识的点点滴滴都写了下来。娟秀的小字,深深的情意,字里行间满是一位回头浪子的真诚。
信的最后,她说:老师,我觉得这辈子都不能再离开您,就像鱼儿离不开水。您答应我一定要陪我到毕业……
她的妈妈瘦瘦小小,黑黑的脸庞被风吹得通红,眼睛也红肿着。据说,妈妈不死心,一直从家里追着她劝到了老师的办公室:“妞妞,你再想想,再想想,不读书你又能做什么呢……”
我不知道她的世界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一周未见,她变得极度陌生——纹了眉毛,戴了长长的黄色假发,以前穿的学生裙换成了紧身的牛仔衣,周身包裹着与她年龄极为不符的风尘气。
我劝说她们母女平静下来,她理都不理,比妈妈的火气大好多:
“哭,就知道哭,有什么好哭的!
”一边飞快地填写着退学申请表。
在退学原因一栏里,她龙飞凤舞地写了几个大字:
与父母不和!
写完,签字,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办公室,把我和她的妈妈甩在身后。
自始至终,她都没有抬起眼睛看我一下,也再没喊过一声“老师”。
“对不住您啊王老师,我们教育出这样的孩子,让您费了这么多心还是这样子……”她妈妈拉住我的手泣不成声。
看得出,她有多么的伤心甚至绝望,“我们到现在也想不通,她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子。
她小时候都很乖,我的3个孩子里她最聪明,成绩也好。
初中那会儿,不知怎么就交了一些坏朋友,我们当时实在太忙也没太在意,结果就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我曾经与这位母亲在电话里沟通过多次。知道她在酒店做保洁工作,每天早出晚归极辛苦。也知道她还有两个不错的孩子,大女儿已经工作,小儿子正读高中。
她坦言自己小时家里穷,没读过几天书,但谈吐间觉得她很是知礼。她说:“我总是告诉女儿,一个女人一定要有两个独立——思想上和经济上的独立,才会有幸福可言。可她老嫌弃我说话不中听……”
女孩走了。她在我班上待了还不足一个学期,就永远退出了我的视线。我的班级复归平静,但我怎么也无法忘却那位母亲无奈、痛苦的泪眼。
我想,我们终究还是把她弄丢了。很长的时间里,我也同她的妈妈一样困惑: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家庭教育么?可她的妈妈那么明事理,也教育出了另外两个优秀的子女;
是学校教育么?而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呀!那么,是什么地方还有些看不见的力量吧?它们强大到亲情、师生情都不能奈何,全然没有办法。
孩子的教育就像一根链条,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出岔子。倘若真有漏洞出现,就一定及时修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这算是她带给我的教育启示,那么这份启示也太过沉重了。
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可浪子的回头之路,又何其漫长艰难!
我们用尽力量也很难挽回步入迷途的浪子,就尽最大努力防患于未然——让这个世界少一些浪子吧。
作者:王伟华
来源:《品读》2020年第5期
责编:张初 | 校对:尤立(实习生)
来源:新华号 半月谈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