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球代言人”的航天员,是如何在外太空生活的呢?他们可以接收“快递”吗?中国人的太空饭都有哪些种类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启领创少年大讲堂第4期,跟随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的脚步,一起探秘有趣的太空生活。
“什么是太空”?听到庞之浩的课前提问,小朋友们瞬间兴奋起来,跃跃欲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庞之浩介绍,太空即离地面一百公里以上的宇宙所有区域,是人类第4层也是最后一层生存领域。目前,全世界在太空生活过的不足千人,其中,中国有18人。
结合丰富的图文与影像资料,庞之浩依次就“轻松好玩不简单”、“价值连城的的天衣”、“闭着嘴吃的食品”、“长期漂飞很省力”、“昂贵难上的厕所”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航天员在太空的“衣食住行”,小朋友们时而惊叹,时而好奇,心神向往。
在小朋友们最感兴趣的航天食品环节,庞之浩介绍到,航天食品除了安全、营养、方便外,还要求食谱不能单调,航天食谱一般以4~6天为一个周期。此外,航天食谱要符合营养标准和航天员口味及饮食习惯,分为通用型和个人爱好型。而我们中国人的太空饭,更是相当丰富多彩,除了种类繁多的鱼、肉罐头和面包等外,还有中式菜品,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也能吃上大虾等海鲜。
“太空飞行”部分,庞之浩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人在刚进入太空时,常会感到自己身体和载人航天器上下倒置,被倒转180°,上过太空的季托夫、杨利伟等都有这种错觉。接着他讲了一个更神奇的现象,由于脊椎骨没有重力压迫,宇航员通常能长高2.5~5.0厘米。但当航天员返回地球后,身高一般会还原,而且还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和疼痛。庞之浩解释,因为长时间的太空飞行引发骨节松动,导致骨骼似乎长长了,但由于肌肉没有物理上的发育和改变,所以航天员会时常感到肌肉疼痛,有时候会保持曲臂姿势,甚至需要靠止疼药物缓解疼痛。宇航员的这份不易,让现场的孩子和家长很是触动。
“航天员失眠怎么办”“动物要不要穿宇航服”“太空植物有什么特点”......在提问环节,小朋友们脑洞大开,提出了各种关于太空的问题和思考,充满想象力和好奇心。对于小朋友们“天马行空”的问题,庞之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一解答。
最后,庞之浩还不忘嘱托:“小朋友们要好好吃饭、营养均衡,好好锻炼、养成强健体魄,增加知识储备,争取在未来能够成为亲自造访太空的人!”
“领创少年大讲堂”是北京日报社专门为6-15岁青少年打造的科技讲堂,目前已举办四期线下活动。未能参加的家长和孩子,可关注视频号“北京深读空间”,查看讲堂精彩片段。接下来,大讲堂将持续推出更多优质活动,助力孩子们的科学梦。
@家长们,如果您的孩子也是小小“科学迷”,可持续关注北京日报社领创少年大讲堂,后续更多的主题活动将在“北京深读”公众号陆续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