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尤其是现代心理学基础上产生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原本是心理学术语,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不是片段的衔接,而是连续不断的流程。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伯格森的直觉主义都对意识流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
意识流文学主张创作视角从客观世界转向人内心的主观世界,展现人的意识流动和无意识、语言前意识等心理活动。意识流小说家主张将人物感受到的真实客观地、自发地反映到纸面上,而反对传统小说介绍人物身世、环境,间或对其品头论足的写法,多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现在与回忆、事实与虚幻相互穿插等写作手法。
代表作家及作品有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乔伊斯《尤利西斯》、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法国导演雷乃的《广岛之恋》、意大利导演费里尼《八部半》等。
意识流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力,适应现代社会中人们内心活动的需要,突破了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囿于生活的真实的局限扩大了艺术表现的领域,推动了西方现代文学的发展,也给美学理论提供了新鲜经验。中国从1976年起的十年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广泛应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并在理论上加强了研究。意识流的创作手法还影响到摄影、电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