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进补。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
冬季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如常喝姜枣汤可抗寒。
第四,冰嬉、打猎。
大雪之后,北方地区温度极低,湖面冰层较厚,正是冰嬉的好时候。
而且因为天气寒冷,地里也没有了农事活动,一直到过完年,都可称之为"农闲",于是靠近山的村庄在古时就会组织冬猎。
被列入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查干湖冬捕,也是从大雪节气开始的,每年都会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
二十四节气在古时大多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指南,也因此衍生出了很多谚语:
"小雪封地地不封,大雪封河河无冰"说明当时的天气情况。
"大雪不冻倒春寒,大雪不寒明年旱"说明大雪节气不冷的后果。
"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说明大雪时出现寒风的后果。
"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说明大雪时水分充足对农作物和生活的影响。
今天气候与古时虽然有很大的差别,但这些谚语依然有其独特的意义。至少从押韵的角度来看,也具有语文学习的价值。
人类在雪面前似乎都成了风雅之士,涌现了很多与雪相关的的故事和诗句。
除开始提到的谢道韫咏雪的故事外,"王子猷雪夜访戴"中展现的魏晋风度,率性自由的人生态度也被人津津乐道。
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居住在山阴时,在一个雪夜醒来,突然想起了老朋友戴安道,便连夜乘舟前往,这已是一个不寻常的举动了。但小船行了一个晚上,天亮时到达朋友的门前,他却又掉头回去了,就更令人莫名惊诧了。但王子猷有自己的说法:"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这两个故事都出自《世说新语》,该*述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虽是文言文,但却很适合和孩子一块阅读。
吟咏雪的诗词更是不胜枚举。
如唐代诗人祖咏的《终南咏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该诗还有个故事,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但祖咏写完四句感觉已经表达完整,多写则会画蛇添足,于是不顾考官阻拦搁笔。最终,祖咏因不符合考试要求而落榜。
白居易《夜雪》写出了雪之大: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陈毅元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用雪的暴虐衬托中国革命军人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
因大雪之后空旷寂寥,别无生物,文人还会用雪表现内心不被人理解的苍茫孤寂,如明末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当代作家木心先生也有名句"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
这样的诗词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