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郭玉民:一个笼养(人工饲养)的个体,再加上一个救助的个体,它们结成了伴侣,同时又增加了丹顶鹤的后代的数量,这个在保护上的意义就大了。这只丹顶鹤(“使者”)今年已经是生命周期当中的第二次繁殖了,但是现在卫星没有数据。

比较可喜的是,截至记者发稿时,北京林业大学科研团队根据保护区工作人员提供的线索,已找到丹顶鹤“使者”,目前,其身体状况良好。通过望远镜观察,丹顶鹤“使者”的“A41”红色彩环仍戴在腿上,绿色的环扣也在,只是背上的跟踪器不见了。后续,专家将进一步核实佩戴在“使者”身上的跟踪器为何发生分离,以及其当前的繁殖情况等。
丹顶鹤“使者”曾滞留 科研团队助其回归自然
说起这只丹顶鹤“使者”的来历,还要追溯到2018年。2018年的5月9日,北京林业大学郭玉民团队接到来自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自然保护区的电话,称一只被救助的丹顶鹤滞留在保护站。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如何安置这只珍贵的国宝,成了一个难题。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郭玉民:(保护区)跟我们联系,我们当夜就去了。去了之后,到那一看,这个丹顶鹤的状态是挺好的。
科研团队经过认真检查后确认,救助的是一只二岁左右的亚成体雌性丹顶鹤,并且没有发现外伤,符合放归条件。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森林公安局民警 图古斯扎力根:研判之后,决定给它戴上跟踪器,这样可以在全天候对它进行监测保护的同时,将(它)放归大自然。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郭玉民:这个环扣加上A41就成了它的身份证一样,同时又在它的背部放了这种跟踪器,这种跟踪器放上之后,每一个小时给我们一个点,那样我们就知道它在哪儿,它到哪儿去了。
科研团队多次解救放归丹顶鹤“使者”
而在丹顶鹤“使者”被首次放归后,之后的生活也并非平平静静,这只与人亲近的丹顶鹤甚至在随后几年的时间里,“光临”了多个自然保护区,甚至还多次被抓获。就这样,科研团队也追随它的踪迹,一次次地对它解救放归。
放归之后,丹顶鹤“使者”出现了第一次追踪信号停滞的情况,经各方追查,原来,“使者”因为在庄稼地里长期活动,且与田地主人毫不生分而被抓获,送到了当地自然保护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