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方案和复习计划,复习计划安排方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31 11:50:21

复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编辑、整理:悦生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也可弥补知识的缺陷,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为了有效地进行复习,我们必须明确复习的任务,复习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复习前的准备,如何制作复习笔记。复习是为了解决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问题,因此要抓紧平时的学习,要做点综合性的习题,这是搞好复习的基础。

一、复习的任务

复习究竟为了什么呢?不少学生认为,复习就是为了考试,只在临考前才进行复习;有的学生认为,复习就是简单的重复,因此,他们在复习时很少开动脑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我们说,复习的任务大致有三项。

(1)强化记忆,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有些学生总抱怨自己记性太坏,学过的知识,到了该用的时候却想不起来了,对学习丧失信心。有些学生则认为,学过的东西反正要忘,早记没用,寄希望于考前突击。但由于临考前要记的内容太多了,又记不过来,感到很烦恼。

(2)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影响学习的因素很多,在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各种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完整的知识学下来,难免出现漏洞和缺欠。通过复习,自己检查出来后就可以及时补上。凡是抓紧复习的学生,学习中的漏洞和缺欠,都及时地得到了补足,很少在学习上“欠债”。因此,他们的知识总是比较完整的。

(3)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就是指系统化的知识。可以说,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正是复习的中心任务。

一个学生,通过平时分科、分章、分节的学习,可以说基本上完成了对各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任务。通过复习时的全面回顾,查漏补缺,又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这时,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没有完成,复习的中心任务也没有完成,还需把已学知识系统化起来。

这时通过复习,把长期学习的各部分知识有机地“组装”起来,或者说,将学过的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透彻理解。这个复习时的加工整理过程,一定要遵循思维的规律,采用基本的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来进行,直到掌握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完成了知识系统化的任务为止。所谓融会贯通,编织知识之网也就是这个意思。古人所说“温故知新”,就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个新的理解和体会,主要指形成系统化的知识。

二、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复习要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进行。复习时,首先要确定复习的中心内容,这个中心内容要按照知识的体系来确定。例如,高二学完了全部力学,计划对力学部分进行一次复习,那么复习就要围绕力学这个中心来进行。首先,要熟悉初高中涉及力学的各章节中有关力学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开动脑筋,巩固力学知识,并且完成力学知识系统化的复习任务。

在复习时,从内容上来说,尽量选择与讲新课关系最密切的内容来复习。这样,不仅完成了复习任务,而且可以推动新课的学习。另外,每次复习的内容不要太多,要适当,要注意文理交替,也就是尽量不把内容相近的科目放在一起复习。

(2)要有集中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肖伯纳在其剧本《华论夫人的职业》中写道:“人们一向将自己的一切归咎于环境,而我并不迷信环境的作用。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的人总是奋力寻找他们所需要的环境;如果他们未能找到这种环境,他们也会自己创造环境。”复习时,要加工处理较多的知识,要看、要想、要写、要查资料、要设计系统表、比较表等等,是比较费时间的脑力劳动。因此,需要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和不受影响的安静环境,否则,就会因为时间和环境的问题打断正常复习的思路,影响复习的效果。平时找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很困难,可以采用把分散的时间集中起来使用的办法。例如,为了复习“力学”,可以把每天完成了当天学习任务后所余下的时间,用来复习力学,坚持一个月,就会收到明显的学习效益。

三、复习前的准备

复习的中心内容确定后,就要利用平时的零星时间,把与这中心内容有关的书本、笔记、作业、试卷和参考书等一一准备好。这样,在复习的时间里就可以专心于思考了。有的学生计划星期日抽出半天复习“光学”,到了星期日先翻找有关光学的学习资料(过去的书、作业、卷子、笔记等等)就花去了一半的时间。由于找材料弄得心烦意乱,情绪被影响,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1、制作复习笔记

在复习时,通过艰苦的思考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知识,应当珍惜这个学习成果,及时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今后使用。有了复习笔记,就可以使今后的复习保持连续性,不必一次次简单重复了;有了复习笔记,可以促进知识由繁而杂向少而精的转化;有了复习笔记,时常看看,可以起到提纲挈领、强化记忆的作用。

会学习的学生,一般都很重视做复习笔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把厚厚的一本书变成了薄薄的几页纸,而这几页纸上记录的正是“编织成的知识之网”。复习笔记是自己劳动的结晶、知识的精华,一定要妥善保管好,备考时用起来,可以使自己迅速回到曾到达过的最高认识水平,使自己迅速地抓住知识的全局、重点、难点、内在联系。

2、要抓紧平时的学习

复习的最重要任务是解决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要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抽象、概括,从而完成知识系统化的工作。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细胞,本来想通过复习用思维的细胞组成一个思维的有机体,或者说,把概念组成一个概念体系,形成基本的理论。如果平时不抓紧学习,复习时一下子就会陷入到对一个个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名为复习,实为补课了,使复习的进展极慢。可以说,平时学习是准备原材料的过程,而复习是组装知识大厦的过程。平时不备料,“知识大厦”在复习时就建立不起来。可见,抓紧平时的学习是搞好复习的基础,复习是平时学习的深入和继续。二者不可分割。

3、要做点综合性的习题

目的是检查复习的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选什么题呢?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题,重点是做点综合性的习题。综合题类型要和复习时所涉及的知识范围相一致,做综合题来进一步推动知识完整化和系统化的认识过程,也培养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复习方法

自我再现法

自我再现法是独自再现原识记材料的方法。其目的一是检验记忆的准确性,纠正记忆错误;二是通过复现来巩固记忆。运用自我再现法时,最好能将原识记材料放在身边,以便随时对照检查。常用的自我再现法有如下几种。

1.自我口述法

自我口述法是运用口头复述的方法,根据复习任务把识记材料的主要意思说出来。使用口述法,一定要及时对照,及时纠正复述错误。较长材料可分段口述。若能使用录音机,则可以先把口述内容录下来,然后对照识记材料放录音,在错的地方或遗漏的地方做个记号,接下来再重点识记这些部分。我们平时背诗歌、背口诀、复述故事等都是运用口述法。运用此法可以调动听觉参与复习,效果较好。

2.自我笔录法

自我笔录法是用笔把自己回忆起来的识记材料记录下来,然后再和原识记材料相互对照以纠正错误记忆的方法。我们平时默写单词、佳句、公式、定理等都是自我笔录。运用此法手动眼看,可以同时调动运动觉和视觉参与记忆。必要时,我们还可以和口述结合,效果会更佳。

3.自我默忆法

自我默忆法是一种只在大脑中进行回忆的方法。例如,我们学过一篇课文,课后我们就可以在脑子里回想一下,这将课文的中心是什么?结构和修辞手法有何特点?有哪些生词?如果不能回忆,则立刻翻书看笔记,或者问问老师同学。尽管这种方法不能使听觉、视觉和运动觉参与回忆,但它却有几个显著优点:①具有灵活性。不像口述和笔录那样要受到场所和工具的限制。课间休息,散步途中,躺在床上都可以进行默记。②内容广。人的记忆中,有大量的表象储存,如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这些表象用口述和笔录的方法却很难做到,而运用默忆法,就可以在脑海浮现这些表象。例如,学过地理,我们可以在脑子里浮现一幅地图,各国的地理位置、形状、以及矿产分布和气候类型等一起展现在脑海之中。③速度快。人们在运用表象和内部言语进行联想回忆时,要比出声口述和笔录快得多。人们说话的速度每分钟150个单词就是极限,超过这个极限,语言就变得不可理解。书写速度的冠军每分钟写575个字母(约合207个词),而运用内部表象的整篇浮现法,速度要快几倍。而且默忆法还很容易直接把握重点、难点。

4.自我测验法

这是一种自我回答的方法,自拟题目,然后自己作答,可以口答、笔答,也可以心答,因而也可以说是这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自我测验法拟定的题目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标具体,题型多变,方式灵活,因而增强了复习兴趣。但这种方法侧重于点,而忽略了面,最好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再针对重点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此法。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