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开篇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古人对辛勤劳动、积极创造的最重要的表述。
没有劳动就没有生存,所有人都是一名劳动者。劳动是人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手段,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一切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有劳动者的权益都应该得到保护。
美哉自由,世界明星,
拼吾热⾎,为他牺牲,
要把强权制度⼀切扫除净,
记取五月一日之良⾠。
红旗飞舞,⾛光明路,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
愿⼤家努⼒齐进取。
这⾸雄壮有⼒的《五⼀纪念歌》,是由长⾟店劳动实习学校的教员和北京⼤学的进步学⽣共同创作的,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创立。
过去劳动⼈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18世纪末,欧美许多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尽不知热,但惜夏⽇长。
复有贫妇⼈,抱⼦在其傍。
右⼿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闻者为悲伤。
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这是我国唐朝诗人写到的五月里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小孩,右手捡地上遗落的麦穗,左手拿着破筐。为了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经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古代劳动者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却得不到温饱。
直到近代,劳动者通过艰苦的⽃争,争取自己应有的合法权益,这才有了国际劳动节,劳动节,全称为“国际劳动节”。1886年5月1日,在美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罢工,为争取实⾏⼋⼩时⼯作制,经过艰苦的流⾎⽃争,使资产阶级做出了重大让步,承认了八小时工作制,工人的工作时间普遍缩短,一些国家的政府颁布了有利于工人利益的法律。
1889年7⽉14⽇,在社会主义者代表⼤会上,与会代表⼀致同意:把5⽉1⽇定为国际⽆产阶级的共同节⽇。我国于1949 年12⽉将“五⼀”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劳动之歌》唱道:
无论服从在什么岗亭,
岗亭是何等平常,
都是劳动创造新的生存。
劳动是奇迹的基础,
劳动才华获取新的生存。
劳动是人类永久的旋律,
劳动是勤劳者心灵之歌。
劳动者平常而巨大,
平常巨大才更显博识。
仅有痛快地投学习和劳动,
人生才会享受到真正的欢乐!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无论是什么岗位、什么地位的劳动者,都应该得到应有的肯定、尊重和权益。这正是劳动节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