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写的书有哪些,苏格拉底这本书讲的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31 15:10:35

上一章讲了雅典的3个人如何将雅典民主从无到有带到了这个世界。虽说这52周的更新是为自己找解惑的良药,但是毕竟以文字的形式宣写在了公众号。有必要再强调一下,历史这个东西不要太较真,也不要全盘否定,但终究是思想的抒写,真真假假都是存疑。 梳理历史中的脉络是一件非常费劲的事情,同时有长期研究历史的学者(美中都有)指出古希腊的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等哲学系的粉丝们杜撰,伪造证据等事情。没错,想做个吃瓜群众有点难。

牢*讲完,直奔主题。 本周了解一下苏格拉底,先看简介,再看他的死亡,最后聊聊他做了什么?

苏格拉底写的书有哪些,苏格拉底这本书讲的什么(1)

他的思想对他的徒弟:柏拉图和徒孙:亚里士多德,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苏格拉底出生于伯利克里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就是民主制已经成型并不断发展的美好时代。他的父亲是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都是普通工作,算是家境一般。他的老婆叫“赞西佩”,和传说中姜子牙的老婆性格相似-喋喋不休和脾气暴躁。

苏格拉底并没有自己的著作,对于苏格拉底的记载:柏拉图所记载的对话录、色诺芬的著作、以及阿里斯托芬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除此之外,阿里斯托芬对于苏格拉底的记载,主要是对苏格拉底的挖苦和讽刺。另一件复杂的问题在于,古希腊学者常会将他们自己的概念、理论、有时候甚至是个人的特征,都记载为他们的导师所提出的,而柏拉图也遵循了这一传统。(所以此处我有个疑问,我们的大学的“老师们”和“教授们”把学生的著作拿来署自己的名字算是在这个传统上更进一步吗?)

在记载中的一些角色,如苏格拉底的朋友阿尔西比亚德斯在对话录中指出苏格拉底曾经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加入雅典军队作战。柏拉图的《会饮篇》也指出苏格拉底个人相当的勇敢,在一个场合中苏格拉底在战场上紧随阿尔西比亚德斯的身边以保护他,或许还拯救了他的性命。

上述信息,基本写明了苏格拉底本人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从各处的信息看来,他算是一个勇敢且有影响力的人。但是他本人好似没有写书立传的嗜好。

苏格拉底写的书有哪些,苏格拉底这本书讲的什么(2)

很多人都知道苏格拉底是喝毒酒死的,说他腐蚀年轻人的思想,他是怎么腐蚀的呢?

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和斯巴达互殴三十年的那场)结束后,苏格拉底的学生克里底亚和查米迪斯组成三十人僭主[i]集团。该集团在战败后的雅典掌握了执政权,在8个月时间处死了1500人,使人们心生恐惧开始逃离雅典。然8个月后垮台,民主制恢复。克里底亚和查米迪斯被处死,他们的老师苏格拉底受牵连。所以说苏格拉底腐蚀了年轻人认同民主的思想。苏格拉底和另外一个学生柏拉图也不认同民主制,这个后面另讲。另外当时的雅典还是很迷信的,对于好的结果认为是天神的奖励,不好的结果认为是天神的惩罚。所以当战争失败后,国家内的人也在寻找那些不敬神的人,认为这些人亵渎了雅典娜或者其他天神,补救办法就是处死这些人。

依据柏拉图《申辩篇》里所记载的审判记载,苏格拉底的“罪行”开始于他的朋友凯勒丰在德尔斐的神谕处询问是否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神谕处的回答则是否定的。苏格拉底解释这个答案是另一个谜题—要他开始寻找比他更聪明的人。他质问雅典的人们有关他们对于至善、美丽、和美德的看法,发现他们虽然自以为知道很多,实则根本一无所知。苏格拉底于是总结道:他比其他人聪明的地方仅只在于他承认他什么也不知道。苏格拉底的智慧使得当时那些被他质疑愚蠢的雅典政治人物转而对付他,导致了这场不敬神的审判。苏格拉底最后被判有罪,并被判处死刑。

依据色诺芬和柏拉图的记载,苏格拉底原本有机会逃跑,他的学生们已经准备好贿赂监狱守卫,在逃跑后苏格拉底将会逃离雅典。在名画“苏格拉底之死”中,苏格拉底的床下有一块地砖,描绘的可能就是逃跑的计划之一。如同苏格拉底与克力同的对话所显示的,苏格拉底拒绝逃跑的原因是因为他了解到他必须遵守这个城邦的法律,服从这个城邦的公民和法官、以及陪审团所审判的结果,否则他便违反他与这个城邦的“契约”,而这样做是违背了苏格拉底所提倡的原则的。最终苏格拉底饮下毒堇汁而死。依据《斐多篇》记载,苏格拉底死时相当平静,坚忍地接受了他的判决。

依据我之前了解的信息,类似像苏格拉底这样有影响力的人,被处死蛮难的,他有几条路可以选:

第一,认错!你可以公开场合到神的石像前匍匐在地面上,大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我苏格拉底错了啊,以后你让干啥我干啥,不信的话我给你写个保证书吧”。

第二,在被人民批斗的时候,匍匐在地面上,大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我苏格拉底错了啊,以后你让干啥我干啥,不信的话我给你写个保证书吧”。

第三,在判决大会上的时候,匍匐在地面上,大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我苏格拉底错了啊,以后你让干啥我干啥,不信的话我给你写个保证书吧”。

第四,可以缴纳罚款,免除死刑。

第五,只要他不显得那么,不在别人搞他的时候。还去嘲讽众人,本也不会闹到非死不可的地步。

所以苏格拉底的死,我的感觉是虽然他被连累,但主要是他求仁得仁的结果,捍卫了自己的思想,捍卫了雅典的法律,用生命证明他对自己想法的认同是至死不改。

此处想补充下法律是利益共同体的想象实体,大家都信它,它才好用,若是人人都不信,法律就是狗屎。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就是维护雅典这个利益共同体。受益的是全体雅典公民,不禁的我想起前些日子发生那个孙**案,一个是死都不跑,一个是不跑都不死。虽说两人相比实在是侮辱苏格拉底,只是两件事对比,对于利益共同体维护似乎暗示了两个政体的不同的轨迹线。

苏格拉底写的书有哪些,苏格拉底这本书讲的什么(3)

最后:聊聊他做了些什么?

苏格拉底诘问法

苏格拉底提出了一种诘问法,是一种建立在逻辑上通过提问-回答-提问的辩证思考方式,使得讨论的双方平等地就某个事或某个概念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不断明确对于主题的认知,从而使某一个方或所有人获得认知上的提升同时锻炼思考和认知事物的能力。

要理解这个概念确实有些难;这里我给出解疑过程中帮助我理解此概念的信息。

陈宣良讲哲学五:辩证法

斯坦福大学的罗布·里奇的演讲:什么是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法.

北大公开课:苏格拉底的诘问法,讲课人->陈波(他讲的基本和百科一致毫无创新)。

诘问法的应用现在主要表现在教育上,老师教育求知者时同求知者一起理解世界,帮助求知理解事物及概念,这是一种非常基础的思考方式。苏格拉底把他系统的总结并使用是其对世界提供主要贡献

例如:

苏格拉底与欧谛德谟对谈:正义[1]

苏:让我们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另一行。首先,虚伪归于哪一行?

苏:虚伪属于正义,还是非正义?

欧:非正义。

苏:偷盗、欺骗、奴役等,属于正义,还是非正义?

欧:非正义。

苏:对于那些极大损害了国家利益的敌人,一个将军惩罚了他们,并对他们加以奴役,属于正义,还是非正义?

欧:正义。

苏:将军偷走了敌兵的财物,或者战斗中欺敌呢?

欧:这当然属于正义,但我是说欺骗朋友。

苏:一位元帅,因为士兵们士气不振而精神崩溃,他欺骗部下“援军很快到来”以激励士气呢?

欧:应该也是正义吧。

苏:一个生病又不肯服药的孩子,父亲说“药不苦、很好吃”,骗孩子吞了下去,病也好了。属于正义,还是非正义?

欧:正义。

苏:一个发了疯的人,他的朋友怕他自残,偷走了他的刀子与利刃,这属于正义,还是非正义?

欧:是,应属正义。

苏:你不是说,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

欧:请允许我收回我刚说的话。

在这个对话中,苏在帮助欧建立对于正义的认知。使其在对话过程中不断提升和修整自己对于正义的定义,仅此而已。对话是平等建立而并非是居高临下的教导。

知识

关于苏格拉底的信息主要是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了解,而两人的记载很多时候都是矛盾的,更像是两个人自己的观点以苏格拉的名义在讲,在两人的记录中不矛盾是苏格拉底只有两个导师:文法家普罗狄克斯、以及一名女祭司狄奥提玛.

另外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也曾放在我微信个性签名里“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通过这次了解苏格拉底我发现这根本不可能是苏格拉底讲的。因为如果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如何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呢?同时在更多的记录中,苏格拉底经常宣称他是拥有一定量的知识特别是爱的知识,并以此练习 他“对于智慧的热爱”。他表达的不知道是表示他确实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对于这一点他是知晓的。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一个名人,孔老二日:君叫臣死,臣不得活;孔老二说:这锅我不背。

关于他知不知的记录有如下记录:

在柏拉图记载的《泰阿泰德篇》中,苏格拉底曾经将自己比作一个真正的媒人以对照一个老鸨。这段对话也被色诺芬的《会饮篇》(3.20)记载,不过描述的却是苏格拉底开玩笑称若他当初学习了拉皮条的技艺,必然会替他赚进大笔财产。身为一个哲学讲师,苏格拉底对听众的回复都是为了使他们对智慧的概念更加透彻,虽然他自己都否认他是一名导师(《申辩篇》)。他所扮演的角色,在他看来,称之为接生婆(μαῖα)更为恰当。苏格拉底解释道他自己并没有多少理论,但他知道要如何将理论的种子散布给其他人,并能判断这些理论是否具有价值。或许最重要的,他指出助产士由于年龄过老而无法生育,而从来没有生育的妇女是不可能成为接生婆的;因为一个从没生育过的妇女不可能拥有那样的亲身经验,同时也不能判断何者才是有价值的婴儿、而何者应该将其扔至山腰抛弃。为了衡量这些因素,接生婆必须同时具备生育的经验和知识

美德注重友谊关系和参与社会的共同体

苏格拉底教学中的一贯思路认为人类的确拥有某些美德。这些美德代表了一个人最重要的人品,而之中最居前的则是哲学或智慧的美德。苏格拉底强调“美德是所有事物里最宝贵的东西;一个人最理想的生命是将其一生奉献用于寻找上帝。真相被隐藏在阴霾处之下,而哲学家的任务就是要揭露出他们所知的竟是如此之少。”一个人要真正做到至善,而不是仅仅依据他的“意见”行动;一个人必须了解不变的至善本身。

苏格拉底相信人们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专注于发展自己的本能,而不是去追求物质的富裕。他总是鼓励别人注重友谊关系和参与社会的共同体,苏格拉底相信这是使人们共同成长的最好方式。他的行为也都实践了这些原则:到了最后,尽管他有机会可以逃离雅典,但苏格拉底仍接受了他的死刑判决。他认为私自逃跑是破坏了他的共同体的决定;而如同以上所述,苏格拉底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也无人能够指责

政治

对于苏格拉底所相信的政治理念究竟为何,一直是哲学界最大的争论之一。最多人同意的一种说法是苏格拉底并不相信哲学家可以担任国王的概念,因为苏格拉底始终拒绝进入政界或参与任何形式的政府运作;他经常指出他不可能去干涉或指挥其他人要如何生活,因为他根本就还没有彻底了解他自己。哲学家只是热爱智慧的人,而且也不是真的具有智慧。在遭到五百人会议的定罪后,苏格拉底接受了他的死刑处分,这也是支持这种论点的证据之一。许多人也主张雅典反民主的潮流是从柏拉图开始发展的,因为柏拉图无法接受他的导师竟遭到民主体制如此不平的判决。无论如何,毫无疑问的是苏格拉底对于三十人僭主集团的厌恶绝对不下于民主制度;当僭主集团要求苏格拉底协助捕捉一名雅典人时,苏格拉底加以拒绝并差点因此而遭致生命危险。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海军于阿吉纽西群岛战胜,但许多失事船只的水手没有获得救援而死,接踵而来的民怨引发了一场政治风暴。多名海军将领被起诉,苏格拉底担任了审判的主审官,尽管遭遇强大的民意压力,苏格拉底仍坚持依据法令审判,力排众议反对处死海军将领[1],尽管后来苏格拉底遭到撤换,但这起事件成为苏格拉底生平中最重大的政治活动。尽管后来是民主制度宣判了苏格拉底的死刑,依据苏格拉底的行动来看,他仍认为三十人僭主集团的专制统治的正当性并没有民主制度来的高。

神秘主义

在柏拉图记载的对话中,苏格拉底似乎经常显示出他神秘的一面,探讨转世以及神秘宗教等议题;不过这通常被视为是柏拉图自己添加的记载。无论如何,这并不能排除一切的可能性,因为我们也不能确保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两人间的真实差异为何;除此之外,色诺芬的记载也显示出一些类似的结果。当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在柏拉图《会饮篇》和《理想国》里的讨论,苏格拉底说到一个人前往美丽之海凝视至善的理型,如此才能获得智慧,整段过程几乎类似于神秘的神示经验(这段对话出自《会饮篇》里,苏格拉底对学生演讲描述他的导师—女祭司狄奥提玛探索哲学的历程,当时狄奥提玛甚至还担心苏格拉底没有能力达到神秘的最高境界)。而在《美诺篇》里,苏格拉底则提起了厄琉息斯秘仪,告诉美诺若要更彻底理解苏格拉底的答案,他必须加入下周的入会仪式。

或许最令人感兴趣的部分是苏格拉底是依赖于一种他所听到的“征兆”声音来判断他是否犯下错误。也是这种征兆一直阻止苏格拉底进入政界。在《斐德罗篇》里的记载告诉我们,苏格拉底将这视为是一种“天神的错乱”,而这种错乱则是天神赐与的礼物,赋予了我们有关诗歌、神秘、爱、甚至是哲学本身的各种灵感。这种征兆通常属于我们称之为“直觉”的形式,然而,苏格拉底将这种现象描述为“恶魔”,显示了它是起源于天神、神秘,而且是不受他自己的思想所控制的。

以上就是找到了有关苏格拉底的信息。在了解了这个人信息之后,感觉这个人就是一个在不断追寻“至善”的人。空闲的时候就引导一下他遇到的人,他追寻的至善并没有给予政治和世俗太多。或许就像信息里提供那样他认为根本就还没有彻底了解他自己,所以他将毕生的注意力用来了解自己。 下周会想了解一下柏拉图,柏拉图的东西就多了很多,所以在雅典这个地方究竟会停留多久我也不是清楚,我的行为本质也是探究自己。在这个维度一直都摇摆不定,在此非常感谢我背后的女人,帮助我稳定状态。后面我将继续安住当下戒浮躁,安心神,仅为自己求答案。

苏格拉底写的书有哪些,苏格拉底这本书讲的什么(4)

[i] 在最早时期的古典希腊,僭主尚无贬义,只是一个对于城邦统治方式的形容。但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对于僭主提出严厉的批评之后,僭主开始成为带有贬义的用语。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中,提及君主、寡头、共和及僭主四种政体,其中,僭主被认为是一种最容易形成独裁统治的政体。僭主统治的城邦,很容易出现独裁的状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