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目标,科学社会主义的三个理论基础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1 04:28:47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目标,科学社会主义的三个理论基础(1)

秦宣: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重读《共产党宣言》

学思平治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目标,科学社会主义的三个理论基础(2)

★★★★★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那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呢?重读《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我们从中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所谓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或标准。从学理上看,能够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它是社会主义特有的质的规定性,因而它是与资本主义或其他主义具有本质区别的:第二,它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的共性,即不管是什么民族或国家,它只要宣称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这些原则,否则不能称之为社会主义:第三,它具有超越历史阶段的普遍性,即不管处在社会主义的什么发展阶段,都必须始终遵循:第四,它是社会主义理论中最核心层次的原理,只有在与各民族国家的具体实际结合中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第五,它是历史的、与时俱进的,必然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而深化。

研究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首先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即我们到底为什么需要社会主义?我们建立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价值追求到底是什么?对此,《宣言》作出了十分精辟而又简要的回答:“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宣言》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来界定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把社会主义同一切旧社会区别开来。确立这一目标,马克思恩格斯作了艰辛探索。在青年马克思的探索过程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次对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作了如下表述:“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同过去各种共产主义学说把物的占有作为目的不同,马克思这里强调废除私有制、对物的占有,关注点是扬弃人的异化,着眼于人自身的发展。

1845年2月,恩格斯在《在爱尔非特的演说》中,明确表述了他与马克思相同的观点。他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恩格斯强调指出,“……我们谈的是为所有的人创造生活条件,以便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发展他的人的本性”。

1845年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用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情景:“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2](P85)由于消除了那种旧式的、强制性、固定性的分工,个人的存在摆脱了对人与对物的依赖,成为独立的、有个性的个人。

1847年6月,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进一步指出:“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这里恩格斯非常明确地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当做共产主义的目的和本质特征。

正是在上述探索的基础上,《宣言》把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凝练成一句话: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宣言》以后,马克思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都未停止这一探索。1877年,马克思把未来新社会概括为:“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在晚年更加明确地指出,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核心。

由此可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宣言》的核心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在实践上为之奋斗终生的主题,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是社会主义的首要原则。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社会主义奋斗,使人们在社会主义遭遇每一次腥风血雨之后,总能见到更加绚丽的彩虹。

《宣言》发表160年来,现代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展现了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可能性,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发展也使共产党逐步认识到了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重要性。世纪之交,我们党提出的“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目的都是为了人本身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可以说是《宣言》关于未来社会核心命题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

二、实现绝大多数人利益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如果说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要达到的目标。那么,实现绝多数人的利益,实现共同富裕则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宣言》在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为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而制造的谬论时,把资本主义社会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作了鲜明比较,非常精辟地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资产阶级垄断着生产资料,“活的劳动”即工人正在进行的劳动,只是增殖资本即“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与资本主义社会相反,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私有制的消灭,工人成了社会的主人,“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这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生产,提高生产力,只是达到增殖资本目的的“手段”,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再快,水平再高,也只能实现少数人的富裕,其最终结果是贫富分化。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生产剩余价值或榨取剩余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定内容和目的。”与资本主义社会相反,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生产,提高生产力,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宣言》仔细分析了无产阶级的状况,明确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出,无产阶级是历史上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因而无产阶级所反映的利益是全人类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是人民群众的公利。《宣言》明确宣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宣言》的这一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纲和政策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曾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时,*反复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在南方谈话中,他将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本质紧紧联在一起:“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断定,实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必须始终遵循的根本原则。在世纪之交,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胡锦涛倡导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都是这一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最新表述。

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达到这一目的惟一可行的办法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就不可能有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决定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同时,也决定着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存在的不同形式。《宣言》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历史线索,深刻指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一系列变革的必然产物。《宣言》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的非常革命的作用,认为这种革命作用的集中体现是:“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宣言》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宣言》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不是因为其生产力发展不够快,而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无法解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生产力,“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无产阶级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并不是要否定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恰恰相反,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宣言》指出:在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共同富裕的程度,也决定了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自由。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实际前提,“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因此,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一些、更高一些。

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振兴社会主义才有希望。从中国和苏联两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来看,两国都曾夸大社会主义时期存在的“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在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走了不少弯路。在中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认为我们要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正是根据这些正确认识,我们党才确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引领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总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宣言》强调的一个重要原则。目前,就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来看,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善于发展生产力、长期发展生产力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最主要任务。

四、消灭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前提

发展生产力对社会主义社会来说固然极为重要,但它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带来社会主义的目的的实现。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在于它现存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私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区别,也是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

《宣言》强调,任何革命都要消灭先前存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因此它不是共产主义所独具的特征。共产主义的特征不是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又如《宣言》提到“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也指出:《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列宁在把科学社会主义这一理想变为现实时,也多次强调“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要“以生产资料和流通手段的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对于《宣言》中关于消灭私有制的论断,必须做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其一,消灭私有制,必须有一个历史过程,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在《宣言》的前身《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说: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要有条件和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实现。“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其二,对如何消灭私有制必须有正确的理解。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而作机械教条的片面理解,将这些思想主张到处套用。苏联当年在经济体制上就曾一度按《宣言》的思想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国有化为基础、以高度集中的指令计划和分配体制为特征的经济体制,结果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我国在人民公社化以后,片面追求所有制的“一大二公”,同样使生产导致了灾难性后果。苏联东欧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由于没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结果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实行了全盘私有化。在中国,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所有制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发展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种基本经济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总之,坚持公有制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是我们进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基本前提和根本出发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否定、取消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就是否定和取消社会主义。

五、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的统治是建立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空想社会主义者幻想依靠“一切人”、甚至依靠反动统治阶级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主义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各个阶级所做的科学分析,提出了无产阶级所肩负的世界革命历史使命的伟大学说。《宣言》指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也就是说,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使命。

而要使无产阶级在阶级斗争的决定性关头达到足以取得胜利的程度,就必须努力建立起一个与一切地主、资产阶级政党相对立的、同一般的工人政治组织有区别的独立的和自觉的无产阶级政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指出“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这件事,不断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竞争而受到破坏。但是,这种组织总是重新产生,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是阶级斗争的需要。无产阶级只有在自己的政党的领导下,才能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斗争,团结绝大多数人,并利用统治阶级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取得斗争的胜利。《宣言》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特点,并且为它规定了任务和策略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力量,“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就是说,共产党人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有责任把其他工人政党及其影响下的工人群众团结起来,组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同资产阶级展开坚决的斗争。共产党人同其他工人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在于:“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由于共产党人具有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宽广胸怀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彻底革命精神,所以他们能够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站在工人运动的前列,英勇不屈地进行战斗:由于共产党人有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可以认清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判断革命形势,所以他们能够制定出正确的革命路线、方针和政策,引导无产阶级在斗争中不断走向胜利。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这就决定了它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领导地位和规范作用。只有由这样的党来领导,无产阶级才能够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才能够战胜资本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完成自己的伟大历史使命。

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所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宣言》明确规定:“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因此,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即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是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逐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此,马克思恩格斯要求共产党人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在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中,不要忘记无产阶级的最终目标。

《宣言》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因此,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

《宣言》发表160年来,直接导致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幕幕历史剧,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最后,我们套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不管160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些原则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秦宣:长安街读书会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

长安街直播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目标,科学社会主义的三个理论基础(3)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王汝灏;初审:程子茜;复审:李雨凡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目标,科学社会主义的三个理论基础(4)

【直播】【新书报送】查看更多。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