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迎财神是迷信吗,初五迎财神为什么倒霉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1 05:39:53

年初五,迎财神,这一风俗流行于中国各地。人格化的财神形象成于宋代,从积极的角度看,反映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普遍的社会观念不再耻于谈利,也不再将义与利对立起来,光明正大地追求财富,这是一种观念的进步。

设想一下,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民都普遍致力于创造财富,而不是基于价值观或利益挑起社会冲突或发动战争,这将是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当外国人也互道“恭喜发财”,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输出?

更进一步,“拜财神”背后蕴涵着两种心态或观念,值得剖析。

一是做生意的人,不少都很“迷信”,拜财神乃至各种神、信风水乃至各种讲究。这是因为,生意人很多时候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突然发财或亏损了,或产品突然就热销或滞销了,很多时候,只能尽人事听天命。说到底因为经济是一个复杂系统,包含了在自己认知与控制之外的因素,即所谓运道。

这种随机性或不确定性,个人没法把握但又至关重要,就会涌现出各种讲究与禁忌,虽然从科学的角度看是虚妄的,但也会给信奉者提供一种确定感乃至信心,也是一种有益的心理按摩,进而给生意人决断与行动的指引。事到关头,必须决断与行动,犹豫不决、踟蹰不前等同于误事或做出错误的决断与行动,此时,哪怕掷骰子、抛硬币决定行动的方向,也是有助益的。

迎财神一丝不苟,收敛身心,体现诚意,这一活动给参与者积极的心理暗示,觉得自己因此得到了神明的护佑,或有助于提高决策的质量,让行动充满能量。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的“迷信”也是科学的。

二是何谓财富,或财富的来源是什么。

显然,即使是最“迷信”财神的人,也不会认为自己给财神供奉之后,财神就会给自己送来金元宝,只是希望财神保佑自己做生意发财。这样的财神,似乎与给你订单,或关键节点上拉你一把的“贵人”,没有什么不同。

那么,金银是财富吗?大家都接受用金银换取商品或服务,金银作为货币与财富储藏手段成为一种普世共识。即使在目前非金本位的时代,全球主要央行仍都保留数量庞大的黄金储备,以为本币增信。对个人来说,拥有的金银与法币,是财富。但从全社会的角度看,金银与货币本身都不是财富,只代表对商品或服务的索取权。相对而言,你拥有的牛羊,对你个人与社会来说都是财富。

土地是财富吗?有用途或潜在用途的才是,并且用途不同,土地的价值大不一样,土地农用、商用、工业用途与住宅用途,产出的价值可以相差N个数量级。房产是财富吗?被整体抛弃的玉门旧城,房子里面空荡荡、没人居住,白送也没人要,应该不算财富。

从商品与服务到资产,都有稀缺性或竞争性,大家对此都有需求,才构成财富。其中,商品与服务可直接满足大家的需求,可以称为一阶财富;能够产出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要素或资产,可以成为二阶财富,在这个意义上,人拥有体力与脑力,作为生产要素,本身也是财富。

而所有的财富,都是以货币计价的。货币是信用,大家都认为用货币能换到东西,货币作为商品或服务的索取权就有了价值,有些类似资产,故而类似财富。

在经济系统中,货币或信用是内生的:你按揭买房,表面上是以所购的房产为抵押品向银行贷款,实际上是以你的终身收入为锚创造出货币或信用;企业开办工厂,自有资金不足,向银行贷款,表面上以机器厂房等资产为抵押,实际上是以其未来收入为锚创造出货币或信用,也就是说,一个经济系统到底需要多少货币或信用,取决于对货币或信用的内生需求。这种内生出来的货币或信用是可以视为类似资产的财富。

金银作为货币其实也是实体化的外显信用。在金本位时代,过多的金银进入经济系统,照样会引起通货膨胀。西班牙殖民南美,开采了大量金银运回本土,引发了所谓“价格革命”,本质上是金银的购买力下降。

一个人除了拥有体力与脑力之外,还有个人声誉与信誉。对于个人创造财富来说,后者的重要性一点儿也不亚于前者。古有“得黄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之说,也是成语“一诺千金”的来源;巴菲特签字的一个借条,可以当货币使用,这些都是个人信誉信用的外显。就此而言,个人的信誉是资产、是财富。你可以不名一文,但能凭着个人信誉信用从亲朋那里借到钱,用于生产经营、创造财富,你也就不算穷,个人信誉信用本身,如何不是你个人的财富?

回到财神的话题,被我们的先人奉为财神有很多,可以分为几类。譬如春秋时代的范蠡、唐代的王元宝,都是因为本人经营有道或巨有钱而被奉为财神。至于风行大江南北乃至海外华人聚居区的关公财神崇拜,则强调了“义”在财富创造中的重要性,求利不脱离义,讲道义、讲信誉,童叟无欺,信用卓著,利就在其中。所以,要想一想,你拜财神,究竟拜的是什么?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祈望大家直道而行,财源滚滚。

陈斌

责编 辛省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