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
——清·大须《暮雪》
第一段“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描绘了文人的日常。在严冬日暮之际,外面飘起了雪花,此时文人却坐在书桌前,手里拿着笔,看着临摹的字帖,却发现因为天气寒冷,笔都有些凝结住了,很难在字帖上临摹出字来。于是他决定放弃,走到火炉边,敲打着床板,开始煮茶以取暖。
第二段“白发当归隐,青山可结庐”是文人对生活的理想和向往。诗人年老时,想要回归自然,隐居在青山之间,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向往。
这两段文字都以文人的生活和理想为出发点,描绘了他们对于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简单、宁静生活的追求。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宋·梅尧臣《鲁山山行》
霜雪融化后,一只熊正在缓慢地向大树上攀爬,山林空荡寂静,一只野鹿正在小溪旁饮水。
这句诗的内涵在于,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宁静和自然的生机。诗人通过对动物和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这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唐·王维《渭川田家》
农夫们扛着锄头回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乐而忘归。
这句诗的内涵在于,它描绘了一幅田家晚归图,用白描手法表现了农夫们荷锄归来的场景,他们亲切地交谈,充满了安逸和宁静,使诗人更加渴望归隐田园,享受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整首诗中用到的意象和情感表达,都让人感受到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共处,以及平淡而美好的田园生活。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
“与谁同坐”是设问的方式,强调作者没有同伴,只有自己独自欣赏自然。“明月清风我”则表达了作者在明月的照耀下,感受清风徐来,只有自然陪伴。
此外,“明月清风我”也体现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明月和清风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作者感到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享受自然的美好。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让人们感受到苏轼的旷达和自在。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唐·白居易《白云泉》
天平山腰的白云泉清澈可人,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
这两句诗中的“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了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同时,诗人也借助山水之景,表达了自身对于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清·赵翼《野步》
秋风最爱管闲事了,它一来,不但把枫叶变红,还把人的头发变白了。
这句诗中,诗人将秋风拟人化,赋予其感情和意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红枫叶是秋天的象征,而黑头发变白则是时间的象征。诗人通过将自己的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风,以轻松俏皮的语气将秋风拟人化,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伤感之情。同时,这句诗也流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赵师秀《约客》
已经过了午夜约好的朋友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看着灯花一朵一朵落下。
这句诗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其中“敲棋”这一动作细节,表现出诗人的闲适情调与寂寞心情。而“落灯花”则点出了灯芯燃烧后形成花状的情景,与前两句的环境描写相呼应,营造出诗人候客的场景和氛围。同时,这句诗也展现出江南梅雨季节的特色,为整首诗注入了浓郁的地域气息。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宋·陆游《幽居初夏》
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起舞,湖畔草长处处都有蛙鸣。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宁静的初夏画面,湖光山色美景自不必说,水满、草深、鹭下、蛙鸣,更是典型的初夏景色。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起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这里既描绘了湖光山色的美景,又通过“观”字和“鸣”字,巧妙地表达了诗人静观自得、心境闲适的情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