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吃了两次*猪菜,勾起了我童年时对*年猪的美好记忆。
*年猪,是东北农村的一种习俗。进入冬、腊月的时候,每天早晨开始,村子里总会传来一阵阵的猪叫声,不绝入耳。
*猪前,后半夜要给猪喂些米汤,为的是清清肠,还能多出点猪血。一大早起来,*猪人家烧好一大锅开水,请来*猪的师傅和帮忙的,跳进猪圈把猪摁倒在地,用麻绳绑住四肢,抬出来过秤。孩子们则围前跑后高高兴兴地看热闹。在那个很少见到油星的年代,*年猪对孩子们来讲,渴望的程度不亚于过年。
*猪,也是个技术活。把猪抬到矮桌上三四个人摁住,*猪的师傅对着猪脖子一刀斜插进去刺到猪心,血便喷涌出来流到大盆里,一个人用葳成长三角形高粱杆,用力和快速搅动,防止凝固成血块。如果血流出得少,就是“呛膛”了,对屠手来讲是丢脸的事儿。
猪垂死挣扎一会儿后,便无声无息了。大家马上舀来开水,把毛皮浇透后,一刮毛露出一片白。不知“死猪不怕开水烫”这句话,是不是从这个场景悟出来的。
秃噜好毛,便开膛破肚。先把猪头割下,挂起来冻完后放到缸里,到过年后二月二烀猪头。把五脏六腑掏出来之后,接着大卸八块。
猪身上的每个“零件”用途各异,都是宝贝。拿出一部分猪肝、肘子、脊骨等,马上放到锅里烀,当天享用;板油用来焅油,五花肉用来腌制,做为常年主要的油水;猪蹄子用来熬冻,过年招待客人。比较上乘的是里脊肉和排骨肉,煎炸溜炒皆宜。当然,血肠是吃*猪菜最受欢迎、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血肠好吃,做起来过程却十分讲究精细。先将温水灌满水壶,冲洗净大肠或小肠里的粪便、食物,用高粱杆在肠头一端顶进去,使腔面翻到外面,再用盐和醋反复搓揉,去掉粘液,清水冲洗几遍干干净净。从锅里捞出一块煮熟的板油剁碎,放到猪血里,加些姜末、葱花、香菜、十三香、盐、味素等调料搅匀,加水时以碗壁能挂住血为适宜。再灌满分成若干段的肠里,两头用麻绳扎住,放到锅里煮。待到快熟的时候,用针扎几下,放一下里面的气防止煮爆,也观察一下针眼冒出的血丝,判断一下火候,时间太短或太长,都会影响血肠的口感。虽然制作血肠的过程大致相同,但就像农村做大酱一样,吃起来细细品尝,一家一个味儿,绝不一样。
忙活半天,*猪菜陆续就端了上来。除了切好血肠外,煮熟的肘子、脊骨肉、猪肝,还有炖酸菜等一大桌子,充满了喜悦和诱惑,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便围在一起举杯相庆,祝愿美好,尽享有滋有味的生活。大家吃完后,主人还要让远道来的客人,带回一些猪肉、血肠,让没来的亲戚分享一下,让年猪的香味飘得更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养猪场、屠宰场也很多,但在农村*年猪的习俗还在一直延续。年根底的时候,平时吃够猪肉的城里人,仍不顾路途遥远开车到乡下来吃顿*猪菜,品尝一下农家用粮食养殖的“笨猪”肉这一绿色食品所不同的滋味,同时也去亲身感受快要过年的氛围和浓厚的民风乡情。(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