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的来源
《大学》《论语》《孟子》和《中庸》这“四书”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的最重要文献。
《大学》原是《礼记》中第四十二篇,相传经由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主要讲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思想。
《中庸》原是《礼记》中第三十一篇,相传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中庸是儒家的一种主张,意思是“执两用中”。“中”即是在两个极端中间找到最合适的那一个,而不是中间的那一个。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提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汉有鲁《论》《齐论》《古论》,今本以鲁《论》为主。
《孟子》由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它是战国时期孟子言论的汇编,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仁政”的治国思想和“民本”的政治策略,同时它从性善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的德治主张和用人原则。
五经的来源。
“五经是儒家学子最为重要的五本基础研究书籍”。
先秦时孔门教材是“六经”:《诗》(《诗经》),《书》(《尚书》),《易》(《周易》),《礼》(《“三礼”》)《乐》《乐经》,《春秋》。
至汉代,《乐经》失传,成“五经”,即《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所谓的《礼经》,原本是以《仪礼》一书为经,后来《礼记》的地位提高,后人遂将立于学官的《周礼》一并合称为“三礼”,即《仪礼》《礼记》《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