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本健治(1954-),1954年生于兵库县相生市,东洋大学肄业生。1977年创作的处女作《匣中失乐》得到诸多名家推荐,连载于日本推理杂志《幻影城》,被媒体和读者评价为“日本四大推理奇书收官之作”,对后来新本格派推理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影响。之后陆续发表神秘小说、科幻小说、怪谈小说多部,均受到无上赞誉。
只是对于竹本健治来说,《幻影城》只是一个平台,他的作品灵感和创作脉络完全是沿袭自恩师中井英夫的,《匣中失乐》在故事上和《献给虚无的供物》十分相似,只不过在作中作的运用上更加走向极端,同样的人物和故事在不同的平行世界迎来了不同的宿命,现实世界和虚构世界的界限被彻底打破,它们彼此交织影响,融为一体,对于读者来说,《匣中失乐》的神奇之处,就像把一个故事放在无数相对的镜子当中,明明是同一个故事,却在不同的镜面折射出新的样貌,最终分不清到底哪一个才是本体。
因为和《献给虚无的供物》非常相似,同时保留自己的神奇之处,同样是无法复制的推理小说,《匣中失乐》一开始就被定义成奇书来宣传,但比起之前的“三大奇书”,无论是作者的资历,还是作品的厚度,还是有一定差距,所以在一段时间内这本书被归为奇书,却难以真正被摆在同一地位看待。当然,也有评论家直接将这四本书并称为“四大奇书”,不过在当时看来,就像现在的出版社宣传“中国的东野圭吾”,“第二个阿加莎·克里斯蒂”,《匣中失乐》的“奇”确实有这个味儿,但也仅仅是有这个味儿而已。
《匣中失乐》,竹本健治著,陈涤译,新星出版社 2011年1月。
不过等到1987年新本格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始,《匣中失乐》的开创性便显现了出来,因为距离新本格运动最近,这本书对于很多新本格作家来说都是启蒙一般的作品。事实上,四大奇书的“奇”在新本格时代已经算不上多奇特了,因为推理小说的范畴、玩法早就被一群更加天马行空的作者开发出任何可能。
极致炫学、冷门知识、疯狂玩梗……新本格作品中,这些标签十分常见,而《匣中失乐》中的结构玩法、双线叙述、虚实结合也是很多新本格作品常见的布局套路,勇岭薰的《机巧馆的数数歌》 、干胡桃的《匣中》就是直接以《匣中失乐》为蓝本创作,而相似玩法的作品则能举出更多。
当我们回过头看日本推理小说四大奇书,其实都奇在一个时代性上,在原创本格摸索的阶段、在社会派风靡的时代,总有这样一两本“狂妄自大”的作品,穷尽自己的浪漫想象和文学追求,不顾市场、不顾时代、甚至不顾读者的接受能力,畅所欲言。
而随着新本格时代的到来,这种特立独行的“先锋巨作”居然成为了主流,这也就是为什么,自1977年《匣中失乐》之后,奇书便不再出现,原因很简单——因为到处都是奇书。
那么,在遍地都是“奇书”的新本格时代,还会有什么样的作品能够脱颖而出,被奉为“奇中之奇”呢?下一期,我们就来聊一聊传说中的“新本格五大奇书”。
文/陆烨华
编辑/李永博、青青子
校对/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