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鱼,我不知鱼之乐。子非我,子不知我所想。
本文记录看的电影,做消遣自乐而已。
【电影简介】《钢琴课》是一部由简·坎皮恩(女)执导的爱情片。该片讲述了语言表达上有障碍的艾达背叛了丈夫斯图尔特,与邻居贝因通过一架钢琴而结缘,并最终相爱的故事。该片于1993年与《霸王别姬》分享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并荣获第6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原创剧本奖。
【历史背景】影片讲述了特定时期的女性的觉醒,女主艾达未婚生女,被父亲从苏格兰远嫁到新西兰。总之任何一个电影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角度,我们要从当时的角度去欣赏一部影片。
【故事开始】
带琴:艾达痴迷的喜欢钢琴,所有的心事,情绪都通过钢琴来表达,千里迢迢,漂洋过海的携带钢琴来到新西兰。艾达带的行李众多,但丈夫斯图尔特未及时来接她,第二天才带人来接她,由于路途泥泞,人少不够,无法把钢琴带回住处。斯图尔特也没有感受到艾达对钢琴的渴望,于是只能把钢琴遗留在沙滩上。
艾达没有钢琴魂不守舍,于是找到了向导贝因带其去海滩找琴,在海滩上,当艾达弹琴时,悠扬的琴声流泻开来,艾达沉醉在音乐之中,贝因被艾达打动,心中开始了一个计划。
换琴:贝因用80亩地换去了钢琴,把钢琴搬到到了家里,又提出让艾达教他弹琴,斯图尔特没有意识到贝因的阴谋,同意让艾达给贝因上门教钢琴。
授琴:贝因不是真的学琴,给艾达提出,艾达可以想弹什么都可以,他只是听艾达弹琴。只是允许他有时候有点出格的小动作,一次可以换取一个琴键或者更多的琴键。从一开始的亲吻了艾达的脖颈、到触摸艾达裙下丝袜的破洞、到最后的“坦诚相待”,艾达也一点点的陷到里面,贝因刺激了艾达的情欲。
还琴:贝因觉得自己爱上了艾达,又不想通过这种交易得到艾达,于是他放弃了钢琴课,不再让艾达来家中弹琴,并愿意无偿把钢琴还给了艾达,当钢琴回到了家里,艾达却无心弹琴,心中渴望贝因的那些温存。终于还可以*胜过了理智,冲到了了贝因的住处,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情。
弃琴:斯图尔特发现了妻子和贝因的事情,囚禁了艾达,还砍下了艾达的一个手指,却仍旧留不住艾达的心。最终既然留住你的人留不住你的心,那就成全吧,让贝因带艾达离开。在艾达乘船离开的时候,决定把钢琴永远的沉入海底,艾达也和钢琴一块沉入,在最后的时刻,艾达放弃了,游出水面。
教琴:艾达和贝因开始了新的生活,艾达开始教琴,也开始慢慢的学习说话。
【说说2个男主和1个女主】
男主2贝因是一个乡村农夫,没有高颜值,只是一个普通人,他擅长捕捉别人的情绪,在这个荒蛮之地,土著的女人也都非常喜欢他。海滩边,贝因被艾达弹琴所打动,一步步的控制着艾达的情欲,用网络上流行的一个词来说是PUA,贝因控制着艾达的心理发展。
男主1斯图尔特是一个忙着赚钱的商人,我没有搞明白为什么需要从那么远的地方娶一个妻子,还带了一个女儿,也许是哪个特定时期的民情吧。只说这个男人,他不太理解女人到底要的是什么,海滩边,艾达宁愿所有的物品都放弃,也只要钢琴,斯图尔特却把钢琴遗留在了海边,从一开始就把这段感情搁浅了。从晚安吻的时候,斯图尔特都没有勇敢的去尝试,当艾达饱受情欲教考的时候,抚摸斯图尔特的时候,他却关键的时候没有再进一步。他爱艾达,也用自己的方式尊重艾达,但在情欲上理智的太过理智,她主动,他被动。一旦艾达停手,或者表露半分不情愿,他就不敢往下进行。与贝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斯图尔特却一直坚信只要自己付出,照顾好艾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艾达会爱上自己。在最后斯图尔特又展现了自己的伟大,成全了艾达和贝因。
女主贝因,很多东西我说不清楚,贝因从6岁就不在说话,但是她会说话,所有的感情通过钢琴来流淌,和她的钢琴老师生下了女儿,在那个历史时期,被父亲远嫁到新西兰。影片不是展示艾达的艺术气息,而钢琴只是一种寄托,艾达从一开始把自己的灵魂和*寄托在钢琴上,通过弹琴释放自己的灵魂。但这种寄托被情欲取缔之后,艾达落入了世俗,和贝因结婚,开始教钢琴课,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如果爱情和情欲在陷入空虚,会是什么代替?
【电影里面的热点】
音乐,我是一个乐盲,这个电影是夜晚我一个人投影看的。电影里面的音乐让人能感觉到一种情愫在里面,心会随着音乐游走,欢快、忧郁、悲伤、激昂、狂躁……都在电影的配乐里面,被导演驾驭的炉火纯青。
好吧,电影就说这么多吧。
世界总是多元化的形式出现,人的思想复杂的无法描述,看一部电影、看一本书籍的时候,总能窥探到另外的一种生活,从未见过的生活,不去批判,不去褒贬,尽可能的去感受这种生活,去看这个世界上的存在,去认识这个世界。去探索生命的意思,终其一生,在追求什么,活着的意义~
好了,就记录这么多吧,又记录了一部电影,给自己的坚持点赞,好坏都无所谓,继续坚持。
2022年8月16日完成,如果你有幸看到这篇文章,麻烦点个赞或者留言,给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