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简·坎皮恩女导演,我们都不由得会想起她导演的《钢琴课》。这部与中国电影《霸王别姬》一同获得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影片。这部电影是我看过对女性心理描述最细腻的电影。电影讲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一女两男之间的感情纠葛。这种纠葛,在电影清冷阴郁的画面下,有着说不清的凄美之感。
该电影在情节的节奏把握和人物的情感表达都是可圈可点的。在现在的电影中,这样以阴郁沉闷的画面背景,去作为一个故事的基调已经很少了。也就是这样的背景下,导演将女主艾达与两个男人的感情冲突以细腻的方式呈现。
其实很多人存在这样的争议:一部用情色来诠释女性意识觉醒的影片是否有损三观,婚外出轨的爱情是否值得歌颂。其实导演只是将人物设定在这样的情境下,探索人性最初的*。
“对*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摧毁了你的*,可能你也摧毁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压制它,你摧毁的可能是非凡之美。”——印度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
艾达婚后一直都是处于被动冲突中,但是她内心的*确是在冲突中一点点被激发出来。
01文化冲突下,是对自我*的坚守
在影片中第一眼看到女主角艾达,苍白的脸色、忧郁的眼神、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说实在话,人物一点都不讨喜。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一个完整的她才呈现在众人面前。她倔强又无奈、清冷又充满激情、绝望又渴望被爱。这样清冷的人,只是需要一些怜惜。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真实的自己。有时候他隐藏得很好,只是一个人呆着的时候才能真正出现。
当艾达被父母安排嫁给素昧谋面的人,她并没有去想对方是怎样的人,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婚后生活。她心里担心的却是在路上不能够弹她心爱的钢琴。
这时候的艾达完全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她有着一种认命感。但是她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优雅,带着她心爱的钢琴和快乐的女儿来到了陌生的国家。
她和丈夫第一次见面,就已经产生了冲突。而这种冲突不止是价值观的不同,更是一种文化上的冲突。
因为搬运人手不够,艾达想要放弃衣服和厨具,只想带着钢琴。而丈夫却把艾达的钢琴遗弃在海滩上,让海水一遍一遍冲刷。
这里的衣服和厨具,代表着现实中赖以生存的物品。而钢琴,更是理想精神上的寄托。现实和理想的冲突,就是这么直接。理想败给了现实。这也意味着,在这片殖民地上,首先是生存,其次才是精神世界上的满足。
艾达站在山顶,深情凝望着那架孤零零地伫立在海滩上的钢琴。这时电影配乐《渴望快乐》钢琴曲想起。艾达被现实从自我世界里被强行拉了出来。她觉得自己没有快乐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某样东西的执念,并不是这样东西有多好,只是我们愿意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里面。这就像小孩子深爱的玩具一样,拥有了就会觉得开心。这是一种在物体上得到的满足感,是一种自我*的坚守。
丈夫斯图尔特确实忽视了艾达的感受,但是作为殖民者,他只是做了他觉得对的选择。如果基本需求都不能满足,何谈精神世界。他也在坚守着自己的商业认知罢了。这种文化上的不同认知,注定了他们婚姻沟通上的问题。
02沟通冲突下,是对精神*上的追求艾达和丈夫就在冲突中完成第一次见面。随后两个人在大雨中,完成了婚礼。全程两个人没有甜蜜的互动,只有镜头下完成任务式的合照。两个人的婚姻,平淡寡味。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中国在父母安排下的婚姻,不也是这样。两个陌生人组成一个家庭,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却在婚礼以后要成为彼此最亲近的人。
有些婚姻幸运一些,两个人沟通无障碍,成功做到了婚后恋爱。一辈子生儿育女,幸福度过一生。但是有的婚姻就没有那么幸运,一辈子都没有享受过快乐和幸福,余生都是在痛苦中度过。
艾达在婚姻中,也不快乐。她透过窗户又用她忧郁的眼睛看着外面的世界。她的丈夫却对她的心思一无所知。两个人都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不愿出来。
艾达为了她的钢琴,开始了第一次的主动对外交流。她带着女儿,踩着泥巴路敲开了邻居贝恩的门。她请求贝恩能够带她们去海滩看她的钢琴。她实在是觉得自己的苦闷无法诉说,钢琴是她的听众。当艾达弹奏钢琴的时候,她的眼里带着光,嘴角含着笑。
但当丈夫答应贝恩用钢琴去换80亩地,并要求艾达去教钢琴时,优雅的艾达也开始愤怒地摔东西。她用手写的纸条表明自己的立场。钢琴是自己的,而且自己不同意教目不识丁的贝恩弹钢琴。可是沟通并不对等,艾达的诉求在丈夫眼中就是无理取闹。
夫妻间如果没有沟通顺畅,都是矛盾冲突,那么两个人又何来相亲相爱。艾达和丈夫之间,缺乏的是精神上的共鸣。
为了能够见到自己心爱的钢琴,艾达还是去了贝恩家里。但是斯图尔特万万没有想到,是他亲手将妻子推向了别人。贝恩在海滩看到艾达弹琴时,就觉得这个女人和表面上的不一样。他是愿意去了解艾达的精神世界的,那是一种更文明更高级的世界。
如果世界上突然出现一个人不用和你说话,只需要静静地倾听,就能体会你心中所在意的。你是否会一点点被感动。贝恩的倾听,让艾达觉得自己的世界能够被另外一个人懂得。这是艾达精神世界上的觉醒,她需要一个人能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
03爱情冲突下,是对情欲的向往每天艾达都去贝恩家弹琴,想弹什么就弹什么。艾达一个人弹着琴,背后有一双眼睛注视着她。虽然两个人一言不发,但是在悠扬的琴声下,艾达多了一份温度。这种温度,是被尊重,被倾听,被注视。
有很多人不能理解艾达为什么会同意贝恩用爱抚去交换琴键的要求。其实艾达一直都是孤独的,婚前她只与钢琴为伴,婚后丈夫又忙于事业交易。她一直没有享受到该有的亲密关系。
艾达在贝恩一次次的爱抚中,感受到了被爱。这种爱,像一道光驱散了艾达心头的寂寞。虽然没有语言上的交流,但是艾达的身体语言已经被激发出来了。
我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人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爱,有的人喜欢用身体接触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显然,贝恩属于后者。他是目不识丁的土著人,但是却拥有一颗愿意表达自己感情的心。
一个生活在落后文明的人,教会一个曾在先进文明封闭自己的人,如何做出情感表达。文化背景不同的两个人,在肌肤之亲下产生了爱情最原始的火花。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经典的台词:“有一种鸟儿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贝恩给艾达插上了爱情的翅膀。她的心已经不满足于沉浸在钢琴的奏乐中了。她渴望被重视,被呵护。她的内心住着一个小女孩,对快乐有着执念。影片中艾达的九岁女儿,就是艾达内心深处渴望的样子。不管女儿在哪里,她都是自由快乐的。艾达何尝不想自由。
当艾达被丈夫用斧头砍掉手指的时候,她没有哭喊,整个人特别平静。她终于知道自己要什么了,这点痛已经没有感觉了。
至始至终,艾达都是随着本心在生活。她不想与外界交流,她就拒绝说话。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用钢琴和自己交流。她不过在等一个勇敢的人,带她自由。
丈夫在艾达眼中看到了无视,她不爱他。他觉得守着一副躯壳,不如放她自由。他以丈夫的名义要求贝恩带艾达离开。这何尝不是给予了艾达一种爱的暗示。不懂的人,终究是要错过的。
艾达和贝恩的船在海上摇摇晃晃,钢琴的重量威胁着他们一船人的安全。此时,艾达想和自己的钢琴一同沉入海底,让一切归于寂静。但是在海底,艾达挣脱了鞋子,游了上来。她想再给自己一个机会,重新和世界交流的机会。
影片的最后,她开始学习说话,她开始笑颜如花。她相信了爱情一次,也给了自己重生的机会。爱情确实发挥了魔力。看,一个哑女为爱发声了,
结语:每个人只要活着,都有着自己的*。爱欲从何处生起?在何处扎根?何处有喜悦和快乐,爱欲就生起,就扎根。艾达激发了自己的*。她也想快乐自由地活着。所以,她完成了内心的自我蜕变,迎来了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