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有人说,小说给人的感觉就是即便你坐在屋子里,也能感受到墙外那朵花的美丽和芬芳。小说从专业名词解释来讲是通过塑造人物、讲述故事、描写环境等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任何作家,不论他对自己身处的地区和文化传统有什么想法,他都是这一地区和文化传统的产物,他的思想和创作背景都免不了受到这些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喧哗与躁动》就生动地展现了作者身处的美国南方的历史变迁和年轻美国的沧桑。《寂静的房子》也是如此,展现了作者奥尔罕.帕慕克生活的环境,通过一家五口的回忆来反映当时土耳其的社会生活。
就像帕慕克本人所说的那样,通过小说,“我是在思考一个社会、一群人、一个国家。在现代社会、部落和国家,人们通过阅读小说进行着他们最深刻的思考;通过阅读小说,他们得以探讨自己究竟是谁。就算我们拿起一本小说只是为了消遣、放松,只是为了逃离日常生活的枯燥,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回想起我们所从属的集体、国家和社会。正因此,小说不仅言说一个民族的自豪和喜悦,还言说一个民族的愤怒、脆弱和耻辱。”
中国有句古话,叫“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纵观历史,国家、朝代的不断更替,家族的历史,能够最直观的反映出来历史沿革,人口变迁、以及所处的社会思想环境。
同样是家族史,奥尔罕.帕慕克在《寂静的房子》这本书中巧妙地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描绘了几个孙辈的孩子们,从大城市伊斯坦布尔来到了乡下僻静的房子里,去看望年买的祖母。孩子们的祖父在20世纪初期因为政治斗争离开了伊斯坦布尔,和妻子法蒂玛一起住在了一个叫做“天堂堡垒”的乡村别墅里,他打算写一部个人的百科全书来缅怀失去的岁月。而当孩子们来临之后,一时间,这座平常看似寂静的房子里充满了喧闹。也由此展开了扑朔迷离的故事。通过这些人几天的交叉自述,我们会发现,每个人都有着着外人不为人知的悲伤和痛心之处。
《寂静的房子》中共有五个人参与了叙事模式,其中主人公塞拉哈庭和女仆的私生子雷吉普。妻子法蒂玛和他们的两个孙子,长孙法鲁克和弟弟麦廷,以及他们的一个远亲,*人犯哈桑。作者再通过描述他们内心独白的手法,在人物的自述中给读者构建了个家族的历史。其中法蒂玛和法鲁克是叙述历史比较多的两个任务,一个通过头脑中对过去时光的追忆来完成自述,另一个则是在图书馆里天天埋头查阅档案资料,从阅读和摘抄中追寻所谓的“迷雾后面的陆地,”而年轻人哈桑和麦亭则承担了对现实和未来的构想。比如哈桑自述道,“我希望发生的事情正在缓慢地发生着,而发生的时候却不像我所想象和期待的那样发生,所有的事情就是要激怒我似的缓缓而来。”而侏儒私生子雷吉普则充当了沟通历史和现实的一个桥梁。在阅读中我们会发现,老人承担的是对过往之事的回忆,而年轻人则更多的通过腐朽的过去期待未来的光明。
除此之外,《寂静的房子》通过几个视角,借助主人公的思想与行为来表现,一间安静的房子,里面的人们的生活却是喧嚣的。看似平静的表面隐藏不了背后的喧嚣与躁动,这种感觉有点像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喧哗与躁动》,作者以无限悲悯的心态描述了康普生一家的受难图,老康普生先生一生游手好闲,他的妻子为人冷酷贪婪,长子昆丁抱住南方的旧传统不撒手,次子又随了母亲的个性,同样的冷酷贪婪,三儿子还是个白痴,长子昆丁身上展现了南方人的传统思想,他将家庭荣誉作为至死不渝的信念,并将家庭荣誉与亲生妹妹的节操联系在一起。就像《寂静的房子》中,法蒂玛是一个传统的穆斯林女性,他对自己丈夫的先进观念无动于衷,尽管丈夫不厌其烦地向妻子灌输,最后法蒂玛由漠然以对转为厌恶,凡是丈夫认为进步的,她都认为是邪恶的。两人关系势同水火。最后,丈夫塞拉哈庭抛弃了自己的妻子法蒂玛,寻找新的情人,于是我们看到小说中法蒂玛的疯狂报复,看到法蒂玛用拐杖打残了塞拉哈庭的两个私生子。这一场暴力直接导致了丈夫的彻底离去,甚至连接受先进西方思想的亲生儿子也对法蒂玛加以指责。
在寂静的房子里,我们看到的是新旧文化交叉下的人物冲突,对立,看到了在不同思想浸染下不同观点的交叉,甚至演变成了不可挽回的暴力事件。作者帕慕克用自己冷静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幅暴力场景,甚至是处于暴力冲突下人对“创伤”的回忆。这点我们同样能从福克纳的《喧哗与躁动》中得以感同身受,福克纳对主人公昆丁颇具同情,昆丁的人物设定也表现出他对南方文化的深刻感情。而同样的试图挣脱传统观念来追求自由的妹妹凯蒂,却是在传统观念下的牺牲品,表明了淑女观念在新时代的衰落。
很多人提到土耳其这个国家的时候,首先反映在脑子里的都是神秘、恐惧、动荡这一些词语,总而言之是一种和“忧伤”无关的情绪。曾经光芒万丈的奥斯曼帝国带给后人的是无边的骄傲。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无论面向东方还是西方,都是自信的。通过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我们才能在其中感受到一缕“忧伤”,“呼愁”是土耳其语言里的“忧伤”。传说在《古兰经》里,先知穆罕默德指妻子哈蒂洁和伯父塔里涌的那年为“忧伤之年”, 证明这词是用来表达心灵深处的失落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我们还是要从当时的历史社会去追根溯源。
在《寂静的房子》中,经常可见作者帕慕克隐藏在文字中淡淡的哀愁,比如“生活是单程旅行,一旦结束你就再也无法重新来过了。”“没有人直到自己的生活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你一直在等着,而当它,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的时候,你却在思考着很多有关它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的问题。”你会发现,在人物自述或者是描写人物活动的时候,偶尔穿插着这样的对话,就是帕慕克借书中主人公之口,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想法,某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