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就职于英国标准电信实验有限公司的华裔科学家高锟(K.C.Kao),联合他的同事乔治·霍克汉姆(G.A.Hockham),共同发表了一篇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
论文标题
在论文中,他们明确提出,只要解决了玻璃纤维的纯度问题(减少杂质),就可以减少光信号在玻璃纤维中的衰减。
当衰减率下降到 20 db/km时,这根玻璃纤维,就可以用于实用型通信。
正在做实验的高锟
这篇论文,后来被视为光纤通信理论的奠基之作。它开启了光纤时代的大门,也改变了人类通信技术的走向。
现在我们都知道,这篇论文意义重大。但实际上,论文发布之初,并没有获得行业的认可。
当时,没有人相信高锟的结论。所有人都认为,高锟所设想的“没有杂质的玻璃”,是不存在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高锟造访了世界各地的玻璃工厂,试图寻求合作。
但是,这些工厂都拒绝了高锟。他们不打算进行深入研究,因为这种研究“无意义且耗资巨大”。
1966年的年底,事情迎来了转机。
一位名叫威廉·谢弗(William Shaver)的工程师,在英国伦敦的邮局研究实验室访问,看到了实验室介绍的光纤通信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威廉·谢弗所服务的公司,不是一家普通公司,而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玻璃制造企业——康宁公司(Corning Glass Works)。
康宁公司成立于1851年。 据说,爱迪生发明电灯的玻璃灯泡,就是他们造的。
回到美国后,威廉·谢弗向公司高层汇报了自己的见闻,并强烈建议公司进行光纤研究。
威廉·谢弗的建议,得到了康宁公司高层的重视。很快,他们就低调启动了高纯度玻璃纤维的研发。
负责牵头这项工作的,是康宁公司的研发总监——比尔·阿姆斯特德(Bill Armist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