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电影图解,飞越疯人院结局解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2 01:10:26

“身体可以被禁锢,但自由的信念会永远传递。”——《飞越疯人院》

人文主义精神和教条主义规程发生冲突时,一场新的思想启蒙运动应运而生。在这场启蒙运动里,必然存在先驱者、盲目者以及腐朽者,尽管它激化了个体和制度的矛盾冲突,但是它给予社会的却是积极作用。

它就好比“文艺复兴”一般的存在,植根于人权本身,唤醒每一个沉睡迷醉的灵魂,将人放在第一位,使制度赋予人期望,而不是将人禁锢。

飞越疯人院电影图解,飞越疯人院结局解密(1)

纵观好莱坞电影史,能够清楚论证这个观点的,就只有将商业元素与艺术价值高度合一的奥斯卡经典电影《飞越疯人院》,它完全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消极社会状况的一针强心剂,其夸张的戏剧手法和荧幕表现力都极具冲击效果。

也难怪它能在第48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大放异彩,独领风*,一举夺下包括最佳男女主角在内的五项大奖。以至于时至今日仍然能稳坐IMDB评分榜第9名的宝座,取得豆瓣评分9.1。

电影运巧妙的用了精神病这个隐喻的经典意象,深度探讨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抗与兼容,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演绎的淋漓尽致,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出荒诞离奇却又真切无比的精彩好戏。本文将从人物塑造、符号隐喻及意识形态,解构这部奥斯卡经典《飞越疯人院》。

飞越疯人院电影图解,飞越疯人院结局解密(2)

01三种不同人物类型的塑造,编织出一场“清醒”与“迷醉”的艺术碰撞

影片里的人物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人:不清醒的人、自以为清醒的人、真正清醒的人。每一种人都在过着自己以为正确的生活,组建成一座荒诞的疯人院。

对立冲突的矛盾下,每个人都在尽其所能的同化着不属于自己类别的其他人,试图用自己的规则束缚住跳脱到所谓原则圈之外的不安分者,假借自己的“清醒”之名,救赎其他的“迷醉”之人。

1. 不愿意清醒的人——体制的禁锢者

“不可能飞越的,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疯人院。”

疯人院里的半数人,并没有真正的精神疾病,他们只是心灵受到创伤的可怜人,之所以自愿进入疯人院,只是为了寻找一个可以逃避现实的港湾。在这个港湾里,他们尽情的麻醉自己,让自己变成枯燥乏味的生活里的一个混沌者。

护士长拉契特每天都会举行集体会议,在这个被称作“心理治疗”的会议上,却没有人愿意发言,因为他们不希望将自己的伤疤揭开给别人看,亦或是已经厌倦了把自己的伤疤拿出来展示,他们更乐于去做一个沉默者,一个冷眼旁观的沉默者。就像在迈克第一次挑战护士长权威的时候,只有两人敢举手支持调整作息,观看棒球比赛的决定,其他人尽管被调动起了情绪却仍然选择沉默,对于他们来说,任何的决定他们都能逆来顺受,坦然接纳。

在一个被规则控制的环境里,沉默永远是大多数,随波逐流被荆棘刺痛的可能性要比逆流而上的被刺痛的可能性低上太多,“迷醉”的麻木活着必然比“清醒”的焦虑活着惬意上百倍。

飞越疯人院电影图解,飞越疯人院结局解密(3)

2. 自以为清醒的人——体制的拥护者

导演米洛斯·福尔曼运用极具讽刺意味的手法,把普世价值观里的白衣天使,抽离现实世界,抓取到自己的电影之中,让现实世界的好人摇身一变成为虚拟世界的坏人,形成固有观念的反差,营造出充满张力的戏剧效果。

“疯子如此可爱,正常人如此可恶。”

疯人院里的医护人员是被制度洗脑的一群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架构,对于他们来说,在这样几乎畸形的规则束缚下,才能正常的生活,只有适应这种生活的人,才是正常人。

影片里的每一个医护人员都是上帝视角,他们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看待病患的问题,用他们自己一以贯之的方式去“解救”那些在医院里封闭自我“迷醉”的病患,看似他们是救人的天使,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扼*病患未来的恶魔。护士长拉契特会安排大家每天准时准点的吃药,会用自己的意象去控制别人的感受,迫使疯人院里的每一个人都活成体质下的遵从者,只要他们能服从指令,哪怕他们变成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也在许可范围之内。

如果病患是被体制禁锢的可悲者,那么这些自以为清醒的医护人员则是体制的牺牲品,他们不值得同情,因为他们是主动跳入规则的捆绳之内的,并且拥护着这个体制,在旁人看来他们畸形扭曲,但他们自己却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飞越疯人院电影图解,飞越疯人院结局解密(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