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人们在解释苏联解体的原因时,依然会提到发生在“冷战”时期的美苏太空竞赛。昂贵的载人航天科技让苏联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物力自不用多说,在人力的投入上,连人的生命都不是多么宝贵的东西。据赫鲁晓夫的儿子——航天专家谢尔盖·赫鲁晓夫回忆:当时苏联的航天局指挥官甚至连宇航员的名字都不关心,也没有人对此真正感兴趣,要紧的是飞上太空。
《太空救援》海报
1985年的苏联宇航局,实际上有两件事情已经发生了改变:一是这时,太空竞赛已经结束了(在1975年,美苏首次合作对接任务,宣告太空竞赛结束),二是宇航员逐渐受到航天局的重视。然而在本月于中国院线上映的俄罗斯电影《太空救援》里,太空竞赛竟然还弥漫着浓重的硝烟,宇航员的生命在苏联高层的眼中仍然不如一个已经无法使用的太空站来得重要。
飞控中心的人还是很关心宇航员的生命健康问题,飞控的指挥官甚至还很在意宇航员的荣誉感
俄罗斯的太空科幻片很少,好莱坞更喜欢这类题材——这其中有资金、技术的原因。几年前奥斯卡大热的《地心引力》《火星救援》《星际穿越》等,意在畅想太空未来;《太空救援》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纪实类电影,和好莱坞上世纪的太空电影《阿波罗13号》很类似。类似到在“礼炮7号”事件中,并不存在的飞船火灾被加进了电影里,而在《阿波罗13号》中,正是因为服务舱的液氧气箱爆炸才使得登月任务凶险万分。至于两部电影实际上都是在弘扬主旋律,更不必多说,然而《太空救援》在这一点上也很耐人寻味,因为电影塑造的竟然是“苏联主旋律”。
影片的摄影很美,特效还原的太空鸟瞰图壮丽得像是从宇宙中俯拍的
《太空救援》主要讲述的是发生在1985年的“礼炮7号”事件,这是人类史上首次与无人空间站实现对接。当时,“礼炮7号”空间站突然与地面断联,焦急的科学家们发现,此时美国即将要发射的“挑战者号”飞船内部空间刚好够装下礼炮7号,苏联高层脑补这其中必然存在预谋盗窃。为了修复“礼炮7号”,同时也是为了防止自己的科技被美国窃取,航天局派出了两位宇航员上“礼炮7号”查探究竟。
在真实的事件中,任务仅仅是“上天-对接-修复-返航”,可电影为了突出“战斗民族”的实力,给两位宇航员制定了冰火两重天的生死考验。上天之后,宇航员发现“礼炮7号”内部被冰霜覆盖,连接好太阳能电池后,站内气温回升,冰霜迅速融化;在失重状态下,水珠漂浮在半空,布满了整个空间站——这大概是电影里最具科技含量的一幕。收集水珠,打扫空间站似乎轻松了许多,这时,一滴漏网的水珠钻进了飞船的控制线路里,引起了火灾——宇航员们驾驶的飞船断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