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斗民族,有个著名的笑话:一群美国人去俄国旅游,不幸在森林里遇到熊,他们游客在逃命狂奔中路过一群露营的俄国人。由于慌不择路,这些美国游客踢倒了俄国人的帐篷,俄国人把美国游客好好修理了一通。事后,俄国人说:“刚才那帮娘娘腔美国佬里面,就那个穿毛皮大衣的还算是条汉子。”
这种怼天怼地的无畏精神,在电影《太空救援》里展露无遗。
《太空救援》是去年俄罗斯大火的电影,来自战斗民族的爱国宣传片,它动人心魄的故事和充满人格魅力的角色塑造让我吃下了这枚主旋律。更不可思议的是,这部强调视听特效的电影,成本只有4000万人民币,足以让国内的电影从业者汗颜。
《太空救援》首先展示的是真实的力量:1985年2月11日,苏联空间站“礼炮七号”与地面控制中心失联,一旦发生事故,不但会威胁到太空坏境,还会对地球上的冷战格局造成无法预计的后果。这个时候,工程师维克托•阿约金和退役宇航员弗拉基米尔•费奥多罗夫临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太空,最终凭借精湛的技艺完成了这项艰难的太空维修任务,挽救了“礼炮七号”。
故事本身的魅力当然经过了戏剧化的桥段编排。内部危机与外部压力如影随形。
内部危机:弗拉基米尔手动完成了与礼炮七号的对接,而在这之前所有在役的宇航员在地球上的模拟都以失败告终。好不容易完成对接,在修复过程中,太空舱冻结,宇航员需要忍受寒冷解冻舱体再修复。谁料一滴小水珠附着在了设备上,引发火灾。太阳能充电系统的失灵,氧气严重不足的危机接踵而来,面对太空这个庞然大物,是妥协还是战斗,战斗民族当然选择信(大)仰(力)出奇迹。
外部压力:地球上的指挥官不断施压,因为电影中还设计了一个隐形的对手:美国。苏联之所以那么迫切需要挽救礼炮七号,是因为美国也即将发射,封锁技术成为潜在的任务。
内外压力,让观众观影过程始终提心吊胆。
一个好的故事,也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主角弗拉基米尔绝对魅力满分。看到他的时候,我脑中闪现的是上个世纪前苏联的经典碟战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里的男主施季里茨,他们在极度的压力下,都以静制动,找准时机,完成任务。
《春天的17个瞬间》描写了1945年的春天,潜伏在德国帝国保安局第6处20年之久的苏军侦察员施季里茨突然接到总部指示,要他设法查清德国党卫军高级军官与美、英单独媾和的情况,并查清与西方谈判的神秘人物是谁。施季里茨冒着被敌人怀疑、监视的危险,经过17天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终于得到情报,使苏联政府及时揭露了敌人的阴谋。而此刻,他接到继续潜伏的任务,不能见到自己的妻子。(据说,普京也是因为看了此剧才决定加入碟战机构的,而中国最好的碟战剧《潜伏》灵感也来自于这部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