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具有一个就是性的这么一个符号,她有性的这种象征的符号。
那么,她父亲的朋友来,就像是当了她的父亲一样,同时又像是替代了母亲的身份一样在干嘛?在照料她。
所以这个女孩一下就在她父亲的朋友身上找到了一个照料需求,是不是?就是个关系的力比多就被满足了。
本来如果是这样的话也没啥问题,但关键在于她的父亲的朋友的关系力比多,结果又由于他父亲的朋友对她,16岁女孩,他把她看作是一个性的符号,所以她父亲的朋友利用这个过程,就在满足自己的一些在性方面的一些渴望,那么这个女孩16岁时候,这时候她就混淆了。
24
为什么?
因为她的精神世界的混淆就在于男性同时充当了两个身份,男性同时充当了既是一个替代父亲的,并且是替她父亲来代替母亲身份的一个关系力比多的符号,同时男性又和他具有一些性的暗示符号。
这种情况下,孩子首次接触的性的力比多,不是一个单纯的性的力比多。
这个孩子首次接触的性力比多是一个关系性的力比多。这块能不能理解?
也就是说人的第一次的经验很重要,往往会形成一些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模型。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过后还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它仍然是很重要,它会影响我们的一些最初步的判断。
那么这个孩子最初的对于性的感受结果是由关系力比多带来的,所以就导致这个孩子她会在精神世界里面混淆,误以为原来这个关系的东西和性的东西是在一起的,就在这孩子精神世界里面就产生这样的混淆了。
这就是他会误以为我可以通过一种用性的关系来满足了我被照料的需求。
于是这个孩子她就产生了关系性的一种混浊的力比多状态。
那么这种混浊的力比多状态就导致在咨询中她说的这句话,她说:你看我很悲伤,悲伤是因为我有一个丧失的力比多,是关系力比多。
但是我悲伤很美,因为我悲伤时候我就变得很美,就能吸引男性来照料我,所以她的关系力比多就和性力比多就混淆了。
这时咨询师用一句话,把她的关系力比多和性力比多切开了。
切开的方式,就是说了这句话:“我不认为有人在悲伤的时候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