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桓温,于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左右率大军攻克了蜀地之后,听说当地有一位奇人。这个人曾经担任过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文书,现在已经170岁了。
桓温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能活到这个岁数,更神奇的是他还一点不糊涂。于是赶紧命人请过来见上一见,正值志得意满的桓温开口便问他道:诸葛丞相有何过人之处?为何仙逝一百余年世上还流传着他的故事,还被世人顶礼膜拜呢?这位老文书想了一想缓缓说道:我追随丞相多年还真没看出他有何过人之处。
桓温听完不由得露出了自大的神态,有这么直接的证人作证那充分说明诸葛亮是被后人过分神化了,实际也不过如此而已嘛。可没想到这老文书接着又慢悠悠说道:丞相是没有什么太明显的过人之处,可自他之后,世上再也没有出现过有像他那般处事妥当的人。
比如当初丞相平定西南蛮夷之后,有人就当面劝他让他在西南设置汉人官吏,负责教化治理随时镇压,十年之内蛮夷就可以转化为良民了。可是丞相听了却说:如果留下汉人官吏就必须驻扎下军队,这头一项难题就是庞大的军粮军费支出。而不留下军队就更不行,仅凭几个官员连他们本人的人身安全都保证不了,只会成为蛮夷们发泄仇恨的靶子。而我们的目的仅仅是让他们安分守己约束好各自的部族不再生事与我们和平共处就好,所以我选择不驻兵不留官,为国家节省开支,与他们订好约定,划分好各自所属的区域,这可能不是最优秀最彻底的解决方案,但整体考虑这是目前我们能做到的最妥当的方案了。
其实世间的事儿往往如此,在外人和后人看来当事人的选择并不是最优解,但这却可能是他们通盘考虑之后最妥当的方案,而最妥当的方案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最优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