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正道担任导演,徐峥,莫文蔚等出演的悬疑电影《催眠大师》2014年一经上映,就获得了不错的口碑,被称为中国版的《盗梦空间》。影片的成功得益于导演、编剧、演员的通力合作和精益求精。
导演陈正道这样说:“其实我觉得,不止是梦境世界,电影中的整个催眠世界其实都是用一砖一瓦一个小的细节构建起来的,所以我们在美术和道具上做得很细致。房子里的每一块地板的纹路,墙上每一张画的摆放,桌上的每一个道具,我们通过这种细节去呼应我们这一次电影之中一层又一层的这个概念。”
《催眠大师》讲述了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徐瑞宁接手了一个声称可以见到鬼的病人任小妍,在对她实施催眠疗法的过程中,意外发现自己也陷入了自己的心理阴影之中的故事。
连刷几遍后,我发现如果仅从故事内容解读此片,很难深刻领会这部佳片的真正魅力所在。因此,本文将从“镜头语言、叙事空间、创作手法”三个层次来解读该片的独特性与魅力所在。
镜头语言:影片整体色彩灰暗,色调阴冷,远近景交替出现,渲染了影片的悬疑惊悚氛围《催眠大师》开篇,是一位大妈牵着小女孩在躲避追逐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鬼片的质感,让人心惊肉跳,直到最后徐瑞宁出现,才让观众恍然大悟这是一个用来讲解催眠的课件内容,显示出导演极强的镜头控制感。
①以沉闷的昏黄、暗绿为主,奠定了影片压抑的视觉总基调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有意义的精神活动,可以通过精神分析这种心理学技巧进行解析。梦境所演示的,其实是内心某种愿望的达成,即使连那些不那么愉快的梦也是,只不过真实*在这个时候被伪装起来了而已。
导演用一种阴冷的黄绿色调贯穿电影的始终:从整个催眠梦境的营造到人物的衣服颜色,从实施催眠的办公室到主人公回忆里的酒吧。电影整个画面都是沉闷而压抑的,唯一的亮色就是用来点缀的暗红色。
灰色等冷色调的应用,既渲染了影片人物的真实情绪,也营造出梦境的离奇和诡异。人物内心的迷惑、惊惧与潜意识中被遗忘的情感在梦境中得到重现,似真似幻,对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
②远近景交替出现,突出人物心理,控制了全片节奏
《催眠大师》在讲述故事时使用了大量的远近景切换。例如开头大妈牵着小女孩惊惶的逃窜时,导演通过远景镜头展现幽深的走廊,近景特写窗外苍白的人脸,从而突出两人惊慌失措的内心动态,并通过阴森的环境吸取观众注意力。
此外还有很多经典场景,比如:
- 大妈因为恐惧而放大的瞳孔;
- 徐瑞宁在实施催眠时揪住一点攻破病人心理防线时的咄咄逼人;
- 任小妍和徐瑞宁在催眠和被催眠时的表情特写等等。
在我看来,导演通过镜头范围的扩大来表现复杂的环境,营造阴森的氛围;又通过近景的人物特写,来突出人物在某一时刻的内心世界和情绪产生,并通过各种物品的特写来实现远近景之间的转换,显示了极强的镜头调度能力和对全片节奏感的掌控。
叙事空间:具有特指性的元素,使压抑的现实空间和人物的心理空间形成对称关系在《催眠大师》中,导演尝试用二维平面来解构观众想象中的三味故事,全片对空间的处理看似平平无奇,背后却藏着大量经过精心设计的细节和理念传递。
①现实空间的逼仄营造压抑感,暗合全片主基调
《催眠大师》将全片95%的镜头都集中于剧中徐瑞宁的诊疗室里,这个诊疗室是一幢复古、封闭的小楼,高而回旋的楼梯,一方面制造出空间上的错位,另一方面又象征了身处其中的人封闭的内心。
导演选择同时让人物和房间的陈设、装饰都同样清晰的展现在观众面前,片中充满几何图案的地毯,黑白漩涡装饰画,八爪鱼吊灯,复古的装饰,在黄色的灯光下,让整个房间充满了尖锐的矛盾感和神秘感,契合了电影“催眠”的主题。
在我看来,狭小空间内人物间的试探、交锋与博弈,正是这部影片的亮点之一。剧组在美术和道具上的认真态度,让整个空间和电影情节产生了呼应。地板的纹路、墙上的挂画、桌上的沙漏、拆信刀、水杯等等,不仅为情节的推进做出了铺垫,也增加了观众观看时推理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