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女主在电影中先后*了11人,*人的方法都是最原始的,以加长角色死亡的时间,使血淋淋的暴力能展现在观众眼前。
我记得彭浩翔执导的《出埃及记》里面有一句话:
“原来事实荒谬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没人信。那部电影不是讲荒谬性,而是讲没人信。”
但是《维多利亚一号》讲的是荒谬性,拍出来的效果却是没人信。但是和许多观众认为故事太假了的看法不一样,我理解彭导的做法,这电影就只能这么拍。
女主角*人其实并不需要一个非常非常强大的动机,因为这只是一个比喻,通过血腥的残*把炒楼的残酷展示出来——而炒楼这种行为背后的血腥,本来是看不见的。一部明显是虚构的电影却在开头打出一行没人信的字幕:根据真事改编。这除了是一种幽默,同时也在提醒观众,抽去那个似乎不合理的表面,这里面却有种真实的寓意。
空镜拍摄城市密密麻麻的楼宇,有高楼大厦,有居屋公屋,有唐楼,能反映城市面貌,但未能营造压迫的感觉。
如何拍摄这些空镜头及如何将这些空镜穿插于叙事中,能有助营造扭曲压迫的感觉?这是彭浩翔快人一步的原因。
当女主角与同事商讨如何盗取公司资料以赚取外快时,镜头以低角度拍摄人物,突显楼宇对他们的压迫,除了用对白交代情节,也用画面说故事。唯其后影片运用电影语言营造的压迫感并不足够。
影片也有运用场面调度加强女主角的心理状态,但意识不足。
当女主角与男朋友会面时,二人只能到时钟酒店。女主角没有自己的单位,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多亲密的行为也只能在租借的酒店内进行。当她在房间等待男朋友时,场面调度透过镜子的倒影,反映空间的狭小,同时映照女主角及镜子中的她。
以镜子为象征,是最显而易见的方法反映人物多重的心理状态,但这场面调度与这场戏有何关系?她的心理状态在这场戏中并没有强烈的变化。当阿嫦能付得起首付,但仍无法买楼的时候,影片再以镜子映照她,以墙角、柱子等前景制造狭窄压迫的空间,女主角承受了打击,情绪起了变化。
至于电影的血腥场面,之前我曾怀疑彭导曾参考了美国作家恰克·帕拉尼克的风格。
影片讽刺香港房地产飙升背后的黑幕也是本片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