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了一件耀州窑青瓷,叫提梁青釉倒装壶,是举世罕见的孤品。那么,专家是如何断定这件没有盖的瓷壶是一件酒壶?它究竟是从哪里到酒的呢?
提梁青釉倒装壶是一件稀世罕见的国家级珍贵文物。此壶色泽如玉,刻画的线条优美流畅,处处显出宋代瓷器潇洒飘逸的神韵。值得一提的是,倒装壶的前部装饰十分独特,有一大一小两只哺乳的母子师组成,母狮前肢趴地,后肢躺卧,引颈抬头,大张的嘴巴似乎处于高度戒备状态,随时准备迎击来犯的敌人,以保护膝下幼崽。而幼狮则悠闲地伏在母狮怀中吃奶,无忧无虑,憨态可掬,母狮的凶悍幼师的乖巧,母子亲情在陶瓷工匠的手中被刻画的惟妙惟肖。
可奇怪的是,造型别致的瓷壶既有壶把,又有壶流,却唯独没有壶盖。既然这件宝贝被专家定为是一件酒壶,那到底从哪里到酒呢?
原来秘密就在壶的底部,将壶倒置,在壶底的正中心,有一个梅花状小口,这就是壶口。将酒从壶底的口注入,再正过来从壶流就流出了。这种壶也被称为倒装壶、倒注壶。酒水倒地装进壶内,为什么不会流到外边来了?这要从壶的制作工序讲起。
首先得搅拌泥料,泥料原料用的是当地的粘土,土经碾碎,搅拌变成泥了。制作瓷器的第二步叫做熟泥,通过翻泥,脚踩,揉泥等多种途径进行梳理,使得泥更加细腻,便于使用。
熟泥之后,要进行手工拉坯。拉坯是最需要技术的工序,同样的泥料在不同匠人的手中,由于手法速度不一样,成型的质量也是有区别的。器物成型后,手疾眼快的匠人将器物用线割下,然后修坯。值得一提的是,倒装壶的壶嘴壶把,其实都是单独制作,做好后粘贴在壶体上,器体上的团菊纹、牡丹纹等各种纹饰,则是通过刻花、贴花等手段进行装饰。
而修坯之后,制作倒装壶的秘密工艺就要开始了。原来,倒装壶倒装酒而不洒的秘密,是因为其在壶内有一根注水管,和梅花壶口相连接,通向壶腹内。壶流内部也有一根导管,这样壶流至壶底就为双层。酒水从壶底注入,水面不超过最底部将壶翻过来,根据液面等高的原理,水面低于导管的口,壶内的液体不会从底部漏出。将壶倾斜,液体就通过壶流处连接的导管正常倒出来了。
由于这种特殊的器型,倒装壶器体拉坯成型后,还要二次创作,这就是将准备好的导管放进去。这样倒装壶巧妙的内部结构就完成了。也就是说,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古人就掌握了液面等高的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制作了这件具有高超技艺的酒壶,实在令人赞叹。数千年来,古人用智慧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瑰宝,为后人展示的华夏文明的灿烂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