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子
北朝国丈杨坚于 581 年,夺了外孙周静帝的皇位,北周亡,隋朝建立, 589 年南下灭了南朝,中国统一。南陈皇帝陈后主(陈叔宝)投降,陈后主的三个皇子带着宫廷随从(族人),从国都南京一路逃至了永春,安定了下来。
陈易知(镜台),陈易任,陈易简,陈家三兄弟,据说娶了南安曾氏三姐妹为妻。陈氏皇族带来了陈朝文化、音乐、舞蹈、美术、信仰 ……永春闹厅、腰鼓、南音、戏曲、纸织画等等,很多艺术都和陈朝宫廷文化有关,促进了闽南泉州永春文化的发展。 604 年,隋朝圣旨到,令陈氏兄弟释兵为民,就地安居,三兄弟皆有封赏,封侯封官(有名无实权的虚官)。陈镜台在现在的仙洞山建了真宝殿(威应庙),作为家庙祀奉祖先和神农炎帝。为什么皇子独奉神农氏,一说是神农大帝一路指引迷津,保佑陈镜台兄弟一路逢凶化吉到了仙洞山,仙洞山也成了神农炎帝的主庙,是福建省最大的敬奉远古始祖神农炎帝的唯一道场。二说是作为亡国皇子感叹,意欲告诫后人,莫学其父陈后主,声色犬马,纸醉沉迷,不思上进,要以神农氏为榜样,为百姓民生,事勤躬亲,勤耘稼穑,排忧解难,万世敬仰。
三兄弟在蓬壶 -- 五里街 -- 永春泉州一带安居了下来,陈镜台(易知)好文,爱隐居好山水诗词作赋。陈易任好武,一身武艺高强,却无法报国,下属在五里街一带耕种,他常身穿战甲习练枪刀棍棒,英雄无用武之地,郁郁寡欢,后来化佛,皇帝封他为威应侯,哪里有不平之事,他常显灵帮助人们,人们在他过世的地方五里街,为他建庙祀奉香火,把他敬为保护神(境主公),元配曾二娘敬为境主娘,皇帝赐封为夫人,称为曾氏夫人。现在的和尚道士要请境主公和境主娘,写数是写 “ 威应侯王和曾氏夫人”,据说,写威应王或威应侯,是请不出境主公的,他本是皇子,本就是王,却是亡国之王,称他为侯却又小了,后来有个皇帝道士懂得其理,特封他名号为威应侯王(比王降了半极,比侯高了半级),才能请到境主公,境主公 -- 威应侯王的信仰在蓬壶五里街永春泉州一带很盛行。老三陈易简,性格中和,文武双全,后来被委任为大官,做了御史中丞。
从隋朝到南宋,蓬壶陈氏安居乐业,兴盛了 698 年之久,是蓬壶的第一大姓,号称陈百房,据说一年有一百对以上的新人结婚,有几千近万人。现在永春境内,单支姓氏人口传衍最多的一支是蓬壶美山林氏,南宋时才到永春上姚地界,元朝时才到现在的美山建忠孝堂(美山大宗),传了六代还是一脉相承,只是一户殷实大户人家,到明朝初才发展到十大户左右。南宋陈知柔考了全国进士第四名,做过知府,后辞官回到仙洞山建了休斋别墅,隐居传授生徒。南宋理学家朱熹慕名拜访,和陈知柔成了忘年交,游玩数月,在永春留下了很多名诗句,如“ 东望白水漈,南观万家烟。蓬山皆美,陈岩尤胜(仙洞山那时叫陈岩)”“千寻瀑布如飞练,一簇人烟似画图”,桃源人间仙境可见一斑,此时的蓬壶陈氏,已是盛族。宋末元初,元兵打到了福建,族人不甘屈辱, 1279 年奋起拥宋抗元,元兵太过强大,失败后,几尽灭族之灾。至今蓬壶陈氏很少,大多是后来从别的地方搬迁来的。
嗟乎!赋一首歌词,敬仰蓬壶陈氏:
英雄赞歌(蓬壶陈氏)
歌词/菩提子
参考曲/真英雄
这一片热土
处处开满鲜花
南音抱琵琶
一壶青茶
看琴棋书画
听诗文对答
桃源胜境
美羡仙家
朱子醉卧榻
瀑布人烟何雅
鞑虏竟呲牙
强盗称霸
跪下可免*
岂能屈辱受压
掉头不可怕
碗大的疤
溅血五六步
来一场厮*
家乡美如画
染红了她
繁华似烟花
青春换白发
我辈好儿郎
怎会差
树远大理想
壮志怀天下
整顿再出发
潇潇洒洒
英雄的华夏
今风云叱诧
我辈好儿郎
顶呱呱
(历史注:蓬壶陈氏在宋朝时已有几千近万人,是第一大姓,元兵打到时,不甘屈辱,举族反抗,几乎被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