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东;巍巍北极兮,金城之中。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
校歌创作于1916年前后,是中国著名音乐家李叔同创造的。歌词简短,但是气势恢宏,显示出南京大学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
黄鹄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朝斯夕斯,日就月将。再举兮,知天地之圆方,念茫茫宇合,悠悠文物。
选珞珈胜处,学子与翱翔,任重道远,来日亦何长。学子与翱翔,努力崇明德,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及时爱景光。
1939年3月3日,国立武汉大学第351次校务会议通过了“校训校歌迭奉部令饬拟呈报应如何办理案”,议决“推定徐天闵、刘博平、朱光潜三先生组织校歌撰拟委员会,由徐天闵先生召集”。传唱版本是综合袁桓昌校友回忆歌词,和何淑英校友提供词曲两个版本而得。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
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南开校歌创制于五四运动前夕,由校长张伯苓亲自审定,由于当时中国现代歌曲的音乐往往借鉴西方素材,所以南开校歌的曲子也取材于西方教会音乐中一首圣诞歌曲的古老的传统曲调。曲调悠扬,又蕴含激昂之情。而校歌中的儒雅、仁智、真勇、文质彬彬,正是儒家中最理想的君子形象。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吾校矗立,蔚为国光。中山手创,遗泽余芳。
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为国栋梁。莘莘学子,济济一堂。
学以致用,不息自强。发扬光大,贯彻主张。振兴中华,永志勿忘。
中山大学校歌《山高水长》 创作于建校初期,由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作词,陈洪作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学校集体对原歌词作局部修改,原校歌的曲保持不变。中山大学校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激励和团结中山大学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为贯彻中山大学创办人——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主张,勤奋学习,奋发自强,发挥过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