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全诗最后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全诗配图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3 04:53:24

《出塞》(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全诗最后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全诗配图(1)

王昌龄,子少伯,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以七绝最为擅长,有“七绝圣手”之称。

这首诗是王昌龄早年赴边塞诗所作,借景怀古,是王昌龄的边塞诗代表作之一。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们的同情与一颗热烈的爱国之心,而且也借古讽今,隐隐透露出了对朝廷不启用像“飞将军”李广那样的贤才的不满与无奈。

王昌龄,也是一位战士。当年,王昌龄坐在窗前,边关还在打仗。随着主将的一声令下,士兵们怀着一颗深沉的爱国心,一拥而上,英勇*敌,许多人英勇牺牲,王昌龄也不禁想起之前自己打仗的经历。

秦时明月汉时关全诗最后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全诗配图(2)

当年,那明月还是秦汉时期的明月,那么皎洁,那么美,为凄凉的边关无端增加了一丝寒意。而这边关,也仍是那个边关,没有一丝丝变化,还是如此的凄清。

王昌龄或许一直在想,如果,那时候会有像李广那样的将军的话,那么胡人应该就不会再踏进边关半步吧?

窗外, 夜色弥漫。人们自古以来战争,是为了什么呢?有人说,战争是为了守卫疆土;有人说,战争是为了以后发生更少的战争;有人说,战争是为了人民安居乐业。可是,战争经常把百姓害得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战争经常把国家害的内忧外患、兵荒马乱。而百姓们,真正向往的却是平平淡淡的生活。王昌龄由感而发,一首《出塞》则蕴含了他那深沉的爱国心与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也许,此时,因为诗人那深沉的爱国心,将士们用鲜血铸成的保家卫国的信念之墙,让那塞外皎洁的月光都黯然失色了。

秦时明月汉时关全诗最后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全诗配图(3)

最后呢,告诉大家一个小误区:有的人可能会把“万里长征人未还”读成“万里长城人未还”。首先呢,这个万里长征并不是指红军25000千里长征,而是指背井离乡的将士们,来到荒无人烟的边塞戍边,蕴含了将士们浓浓的思乡情。其次,这一句还为后面两句做了铺垫,后面两句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正是诗人的有感而发。诗人可以自然的说出如果李广将军还在,那么胡人不能度过阴山半步。不仅只是因为有感而发,也是源自于前句的铺垫。最后呢,如果把“征”换成“城”,读起来也不怎么通顺,翻译起来也不再那么直白明了。只要记住以上三点,就不会把它们弄混了。

秦时明月汉时关全诗最后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全诗配图(4)

本文作者也只是一个学生,才疏学浅,若有未提到的地方,或者是自己个人理解的错误,希望大家可以在评论区指出,如果有自己的见解,也不妨留言,谢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