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见月和子由》作于公元1077年。是年苏东坡密州太守任满后转任徐州,而苏辙亦离京赴离徐州不远的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任职,于是兄弟二人在徐州相聚,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难忘的时光。从《中秋见月和子由》的标题来看,当晚是弟弟苏辙苏子由作诗在先,哥哥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唱和在后,那么,苏辙的那首诗是怎样的呢?有没有流传下来呢
实际上,苏辙那个中秋夜写的是一首词,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中秋咏月佳作,而且他用的词牌也是《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1076年的密州,苏辙当时在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无缘唱和,于是就在第二年中秋弟兄相聚时补和了这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而苏东坡读后抚今追昔,意犹未尽,于是就有了《中秋见月和子由》这首长诗。
苏东坡在密州创作的诗词中,有三首特别突出,分别是:《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人将其称为“密州三曲”。
苏东坡的咏月之作中也有三首特别突出,堪称“中秋咏月三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中秋见月和子由》之外,还有一首短小精悍的《中秋月》,就以其作为本文的豹尾吧——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张恒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