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白(zi)”部一个汉字“者”。“者”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
者。读zhě。《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者,别事词也。从白,从[上止下从]声。[上止下从],古文旅字。”许慎认为“者”是形声字,本义是用于区别事物的虚词。
但实际上不是,我们可以考察一下“者”的字形演变:
(者的字形演变)
“者”的甲骨文字形中,既有上面是一个“木”,下面是一个“口”的字形,也有上面一个结满果实的“木”,下面一个“口”的字形,到西周及春秋时期,后一种上面结满果实的“木”的字形成为主流,表达的结满味道甘美,可以入口的果实的树的意思,是会意字,是“楮”的初文。
楮树,即构树,是我们平常最易见到的一种常见树木(因为它具有速生、适应性强、分布广、易繁殖、轮伐期短的特点)。
(楮树)
楮实味道甘美,是可以吃的,只是其具有药性,且常有鸟类虫蚁啮食,存在卫生隐患,现代的人已不大食用或较少食用,但在古代,它是可食用的植物果实之一。古人也专门为它造了“者”字,只是后来,者字借为虚词,人们另造了形声字“楮”,代表楮树。
所以,“者”最早是会意字。指的是“楮”,或者是“楮实”。《字源》张标先生认为它是象形字,可备一说。
许慎所说的“别事词也”是“者”后来发展出来的用法。徐锴《说文系传》:“凡文有‘者’字者,所以为分别隔异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俗语云‘者箇’、‘者般’、‘者回’,皆取别事之意。”都是后来文字学家对许慎说的补充。
在后来汉语中,“者”字的用法中,也有作“别事词”的用法,既可以作代词用,相当于“这”。比如唐代齐己《道林寓居》:“青嶂者边来已熟,红尘那畔去应疏。”五代王衍《醉妆词》:“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元代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但犯着吃黄荠,者不是好东西。”
又可以用作助词。用法较多:
一、与一系列词语构成“者”字结尾的短语,分别表示人、事、物、时间等。
(1)表人。《论语·子路》:“近者悦,远者来。”杜甫《兵车行》:“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油画《兵车行》局部)
(2)表事。《易·系辞下》:“危者使平,易者使倾。”有畏惧的事可以使人平安。掉以轻心必将导致倾覆。
(3)表物。《汉书·匈奴传下》:“以老上单于所破月氏王头为饮器者共饮血盟。”用老上单于破*的月氏王的头颅做酒杯,一起饮血酒为盟。
(4)表时间。《论语·阳货》:“古者,民有三疾。”古时候,人有三种毛病。
二、用在复句前一分句之末,用法有二:
(1)表示前后两分句有解释和被解释的关系。相当于“……的原因”,“是因为……”《孙子兵法·虚实》:“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进攻就一定会获胜,是因为攻击的是敌人疏于防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