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孙子像)
(2)表示前后两分句有假设关系。《韩非子·孤愤》:“使其主有大失于上,臣有大罪于下,索国之不亡者,不可得也。”假如君主在上面有大过失,臣子在下面有大罪行,还想要国家不灭亡,是不可能的。
本义之外,“者”还有很多用法:
(1)语气词。用法有六:
[1]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真正的君子,不要失去纯真善良的心。
(孟子像)
[2]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老子》第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再大的风也刮不了一个早晨,再大的雨下不了一整天。谁制造的狂风暴雨呢?
[3]表示祈使语气。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琴童接下马者!”
[4]表示商榷。《汉书·董仲舒传》“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周之文致,用夏之忠者。”现在汉朝承继大乱之后,应当减少周朝的文而用夏朝的忠。
[5]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左传·定公八年》:“阳虎伪不见冉猛者。”阳虎假装没有看见冉猛的样子。
[6]用在句末,相当于“着(zhe)”。清李伯元《庚子国变弹词》:“列位看官听者。”
(2)象声词。表示应诺。《官场现形记》第一回:“王乡绅坐定,尚未开谈,先喊了一声‘来’,只见个戴红缨帽的二爷,答了一声‘者’。”这实际上是清朝满族下人接差的应诺象声词。
(清人接差)
(3)借口。《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者著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你和我哩。”这是八戒埋怨悟空的话。说他找借口脱身。
(4)通“著”。写;记载。《商君书·来民》:“不起十年征,者于律也,足以造作夫百万。”十年不收赋税,并把这些都写在法律中,足够招来上百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5)通“诸(zhū)”。众。《盐铁论·散不足》:“者生无易由言,不顾其患,患者而后默,晚矣。”王利器校注:“者,诸古通用。”
此外,者还是姓氏。徐珂《清稗类钞·姓名类》:“僻姓……炅、者、银、盘、我、俸。”
者的小篆写法如图:
(者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677,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