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句解《三国志》”系列第36篇。笔者另建立名为“文墨中的三国”的专栏,将辅助此系列。”
上一篇说完了曹操拿下荆州后对人才的收揽。这一篇,咱们聊一聊《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记载中出现的一个时间性问题。在《三国志》中,陈寿说现有合肥之战后有赤壁,裴松之借用孙盛的解析指出,事实上合肥之战应该在赤壁之战后。然后这个合肥之战并非张辽止啼的那一场,而是蒋济成名战。
根据现实中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我们分别来说说裴注《三国志》中对曹操败走华容的记载和几乎被人遗忘的合肥之战。
史书中的曹操败走华容道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解决刘表后,稍作调整,剑锋直指江东。不知是曹操太有把握还是过于自负,在曹操给孙权的信中,曹操表示:“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一封信,吓到了无数人,但却成为孙刘的催化剂。
后来,曹操来到赤壁(准确说应该是乌林,本文为更好理解采用赤壁一说)和孙权刘备决战。因曹操军不习水性且东吴方面采用火攻,导致曹操大军首战失利。在曹操损失惨重的同时,军中爆发大规模传染病,幸存的将士们因为疾病再次有所减员。如此情况下,曹操率军返回,同时也意味着曹操在赤壁之战战败。
其实,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占据绝对优势,刘备孙权联军在火烧赤壁后也并未及时能够分出大军前去堵曹操的后路。在一些记载中,是曹操先行撤退,刘备后知后觉才跨江追击的。在曹操逃跑的过程中,因为一个愚蠢的决定,让其本性暴露。
根据《山阳公载记》描述,曹操战船被刘备烧毁后,曹操率军从华容道地区撤离战场。华容归途,充满泥泞且道路并不顺畅。大冬天的寒风呼啸,让曹操军行动极其缓慢。当时的主要矛盾是道路泥泞的问题,曹操解决的方法是命令瘦弱的步兵往泥泞的土地上往前一点一点铺草为后军开路。
瘦弱的步兵没有想到的是,当道路基本铺好的时候,他们却被骑兵和后军蜂拥的将士们冲倒,形成群体性踩踏事件。可怜这些帮助曹操逃脱的大功臣,就像垃圾一样被将军们践踏,命丧泥潭。
曹操率军突围后,突然大声发笑(是不是很熟悉?),面带喜意。众将士看到曹操这个表情非常不解,就问曹操因何发笑。曹操表示,刘备的能力确可以跟我匹及,但刘备此人计策施展的过于迟钝。如果刘备早早派人在我的后路放火阻拦,我等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事实上,刘备在得知曹操撤军后,的确率兵追击且尝试用火攻阻断曹操的后路,只可惜还是慢了一步,并没有对曹操军造成重大影响。
被人忽略的首次“合肥之战”
曹操安全了,“南方”局势陷入危机。刘备选择追击曹操并对荆州有所想法,而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其实是有两个目标。一个目标是合肥,另一个才是江陵。我们都知道,江陵方面孙权派出了周瑜,而合肥方面孙权则决定亲征。当时曹操大军撤离,士气低落,如果孙权此时突击合肥战略要地,可使对方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