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人天不负的出处,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出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3 16:39:35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幅有名的对联出自蒲松龄先生。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人称他为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其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是家喻户晓的名作。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然而这副对联就是蒲松龄先生落魄之际写下励志自勉的对联。这句话告诫人们做事一定要有志气,有恒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做成,作为一个有志者一定要心存苦心,耐得住历练才能得到想要的成功。

苦心人天不负的出处,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出处(1)

这幅对联引用历史上的两个典故,一个是楚霸王项羽引兵渡河破釜沉舟消灭秦军,另一个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后灭吴的故事,蒲松龄先生一直用这副对联勉励着自己,他没有屈从社会的偏见,直到年逾花甲,方才逐渐搁笔,在他大半生的时间里陆续创作出来的诸多作品,而《聊斋志异》更是在文学上流传至今家喻户晓的一部著作。

有志者事竟成出自南朝《后汉书·耿弇(yǎn)传》中《临淄劳耿弇》(刘秀):“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东汉时,耿弇是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员名将。有一回,刘秀派他去攻打地方豪强张步,战斗非常激烈。后来,耿弇的大腿被一支飞箭射中,他抽出佩剑把箭砍断,又继续战斗,终于耿弇打败敌人。汉光武帝表扬了耿弇。并且感慨地对他说:“将军以前在南阳时提出攻打张步、平定山东一带,当初还觉得计划太大,担心难于实现。现在我才知道,有志气的人,事情终归是能成功的。”汉光武帝讲的“有志者事竟成也”一句,后来常被人们引用,成了成语——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的典故我们知道是在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通过这一场恶战,项羽的楚军击败了秦军的主力,使得秦王朝已无力再抵挡住农民起义军的进攻,项羽引兵西进,后被称为楚霸王。

卧薪尝胆的典故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白天亲自下田耕地,妻子织布,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公元前478年,勾践亲自带兵攻打吴国,吴国大败。

苦心人天不负的出处,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出处(2)

还有很多的典故如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鸿鹄之志》,近代的鲁迅弃医学文终于成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文化运动的先驱和旗手。这些成功无一不是心怀恒心,心存志气和苦心激励着自己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