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吉成
这个文章标题,引自张中信君诗《武当山》。不亦步亦趋却永远在路上,是诗人的宿命。2021年5月25日下午,诗友中信君电告,他又有新诗作即将付梓,要我点评一二。因近年目力严重下降,更由于才疏学浅而恐辱嘱托,于是文友所托多有推辞。然而中信君可谓忘年交,又是乡友,吟咏以外友情第一,更何况又能欣赏中信君佳构,虽老朽目弱,亦视为喜事,于是勉力为之,略陈鄙陋。
一、先声夺人,赏心悦目
确实开卷有益,陡入佳好,其诗集名《峰源诗三百》,其时微信于我,已是七易其稿。起首第一卷是"诺水赞",第一组"诺水行"中《秋行》:"访胜日初照,野行秋色俏。寻津不知名,一路山花笑。"诗择仄声韵,语虽寻常,却寓奇崛,主要是移情,访胜、野行、寻津、山花笑得灿烂,诗人在行走揽胜,触类兴会,因情敷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将静物变成活物,镜头的不断变换令读者也感到秋色迷人,诗句鲜活饶有动感。山花真能笑,一笑字颇耐咀嚼,有韵外之致。
于是我也期望能笑着读完诗稿。读好诗,自是赏心乐事,好诗能成就坚硬,直达柔软。其《野望》吟道:"高处亦寻迹,空山黛意浓。襟云开百态,袖雨落千重。莺语浅深画,崖孤冷暖松。采薇人独往,天地入霜钟。"通过空山黛色、白云襟如、莺声告白、山人劳作、霜钟清泠等意象,犹如蒙太奇手法,颇觉情浓意浓,令人即刻进入清幽静谧之境,果然登高望远,却陡然生发出尘之念。且时空转换又不留痕迹,说明于诗家语运用娴熟。
二、三通大道,道启灵机
三生万物是熟语,灵机指灵感,诗人需要灵感。诗作须具美感,中信君佳构能催人一口气读下去。再三回味中信君诗作,其遵循诗道而饱含诗意主张,感人深者至少有三:
一是歌者淳心,为事而发。作为歌者,诗人心中必有一隅净土。中信君是真正的歌者,歌者骨子里崇仁尚美。仁者担责,仁者怀天下。其诗心盎然,责任感十足。其作良有悲悯,诚所谓诗道不孤。《过板板桥》:"人行村庄远,车驰鸡犬遥。凭栏泪欲潸,乡思忽迢迢。""千里乡关远",《山中诗记》组诗表达了绵绵乡愁,直抵内心的柔软。故乡有牵挂:有西行父母坟茔,有亲朋好友,还有左邻右舍,还有乡亲的喜怒哀乐,都是游子挂牵。特别是当读至《泪中有寄》《谒母坟》处,泪水模糊视线而不忍卒读⋯⋯至《新村行》:"山中休问讯,处处小康家。"于是中心又复有喜乐。"拂柳夜阑尽,花间寻晚春。清明三径雨,俗世一家亲",《锦西夜色 》所表达的就是纯纯的爱心。其《无题》中"俯仰数峰乱,蹉跎薄宦情。风*谁与共?宠辱两相轻。"读之令人感喟不已,于别致韵味陡生共鸣。
二是青春气息,实持真力。诗者如也,青春不以年龄论,至少中信君显年轻,富于年华,青春常在,诗情勃郁,诗思充溢,诗有张力,灵动飘逸,一句话:富有朝气。我想,这是因为他怀有少年心性,永葆赤子之心吧。而少年少忧苦,心怡诗意雄。读其诗,感其《雨中登金童山》之"虎踞陕川气势雄,危崖行处自从容。扶摇直上仙人掌,云雨飞过第几重?"饶有真力。而"天长地远追逐罢,一江春潮汹涌情"(《金童玉女歌》),"千峰壁立势如峭,诺水崔嵬百仞高"(《诺水行》),"金童山高连霄汉,天际飞鸿九亿年"(《金童山》),"此生独好游奇险,乘兴再来登极巅。直上天门成俯仰,五台山高莽苍前"(《五台山》等,热情奔放,音韵铿锵,意境宏阔。中信君诗多阳光灿烂,童心深厚,本心如一,真心如初。比如《山问》:"雁过山知响,水流江泛霜。寻诗秋月在,听雨五柳狂。"诗人之要,务须关注生机。中信君笔下,确实气象万千,生气勃勃:"登高欲问天,翠黛似相连。极顶谁相问?依依白鸟还"(《登高》);"犬吠两三家,清溪一笠斜。村姑笑盈面,竹下学浣纱"(《雨中板板桥行》);"造化无端惊笔墨,石林巍峨自狂歌。遥望森壁听风语,何日归来雨一蓑"(《唱歌石林》),实在是:诗情画意惊文墨,活力青春吟唱多,犬吠鸟鸣江水泛,登高望远有清歌。
三是浓郁乡情,扑面而来。真正的书写,无外乎爱恨情愁(非仇)。"一曲清芬揖故乡,家山烟雨自徜佯。"(《闲情偶记》)故园常入梦,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寻山问水吊楼傍,诺水潺湲绕甸香。"(《诺水行记》之十)诺水河风景如画,必惹游子牵挂。借景言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吊脚楼上独凭栏,家山北望看风景,清韵沉吟彰胜境,连水都充满了馨香,河山美好仍需诗文捧扶,中信君雅吟,亦深含捧扶家乡风景开发之意。其《中峰洞》有吟:"奇穴藏仙宫,洞天各不同。徜佯才两步,已入画图中。 "美好多在自然,我见青山多妩媚,观山则情满于山,美景诗情两相融,诗人心中有丘壑,美景如画图,远近高低各不同,人在画中游,其乐也融融。读其诗,颇知诗人对家乡洞天福地的挚爱。诺水河风景区被誉称为“中国溶洞之乡”,2018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地质公园”,所以我称其为洞天福地。诗人在《山中》吟唱:"穿穴入云烟,问津花影前。山横崖上松,风过水中鸢。"此诗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形容,似乎并无不妥。当然,事无绝对,情有百端,谁的故乡都不是十全十美,情最复杂微妙,高明的诗人其笔力总能抵达物理人情的精微之处。而《金童山》:"山奇雄姿见,江行清浊观。风吹鸟语过,秋月一窗寒"则是含蓄蕴藉,一咏三叹,意在言外,其别样心绪,引人联想,又颇能触动读者内心深处。山奇有雄姿,江水有清浊,听鸟语和赏秋月则须视心境,这里是真正的全景式生动描摩。至于到底是鸟语花香,还是鸟语山更幽,还是静听鸟语如交争,还是鸟语指代其他,只有读者自家理解了。
三、意在言外,不离美刺
中信君在电话中谈到了创作中的研磨雕琢以及习作格律韵味的感悟,于是附带浅谈旧诗体创作的技与道。真诗歌必循道,好诗不过近人情,诗人真性情不离美刺左右。
于技,无非律诗须遵守格律平平仄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音韵规律,讲求粘对,行吟须合乎基本句式,尽量避免平头、上尾、蜂腰、鹤膝、挤韵、撞韵等问题,即所谓四声八病。而古风体则自由自在,除韵脚须押韵之外,没有律诗(包括绝句,有一种观点是古绝除外)那些讲究。比如诗圣杜甫诗《成都府》中"但逢新人民",逢新人民从音韵上讲是四连平,而新人民三字同属真韵,于律诗而言就是犯了挤韵大韵之忌,《成都府》是五古,而古风则无此限制。所以杜诗人此吟是符合规范的。再如李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千古名句,而"谁知盘中餐"则为五连平,也符合古风要求。这些都是古诗的技法。
而道,于诗歌而言包括传统诗学意义上的兴观群怨神人以和;包括美刺精神;包括温柔敦厚;包括悲悯情怀;包括为情而文;包括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包括文以气为主;包括启夕秀于未振之创新;包括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还包括深于义类,气足而不怒张含蓄韵致;还包括清水出芙蓉般随物赋形;还包括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是"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是"道"。朱门酒肉臭肯定是"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肯定是"道"。技表现为工巧,道则蕴含着神妙;技在文字之内,道还在语言之外。道是精微、睿思、韵味、至情、风骨。技为形,道为骨。诗歌技巧重要,而诗道则为根本和魂魄。即是诗人须下功夫于诗外,须在合乎"道"上下功夫,须臾不可离开。
见仁见智,以上是我欣赏中信君《峰源诗三百》的几点粗浅看法。此外,观中信君古诗,总体上似是"重道轻技",其以古风为主,部分律诗、绝句近体诗还是符合规范格式的。然而,中信君于古诗之诗道,我则以渐行渐入佳境概而言之,且共勉。再则,如果可以从数量言,其诗作赞美大大多于讥刺。我想,这可能也是受当今文风的影响吧?行文至此,还釆用中信君诗句"万家忧乐在,谈笑说公卿"压轴。
【作者简介】
杨吉成,四川南江人。四川省文联原副主席、成都市文联党组*、常务副主席。出版有有诗词集《素心》《寸心》,散文集《家山北望》《乡思缕缕》《西窗絮语》,学术专著《灵心诗性》《中华协商文化》等10余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