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摆的反义词是什么,炫耀的反义词都有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3 21:57:54

原文16: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翻译:

做哥哥的以友好的态度对待弟弟,做弟弟的以恭敬的态度对待哥哥,兄弟和睦相处,孝顺就在其中了。

评价: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只有家庭和睦、和谐了,这个家才能迈向更好的未来。否则,它能搞得你焦头烂额。家庭如此,企业如此,国家也是如此。

原文17: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fèn)自泯。

翻译:

假如你轻视财物,又能和谁结怨呢?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如果能先忍一忍,争吵与愤怒自然就会消失。

评价:

前半句“财物轻,怨何生”,在下以为不妥。如果有些财物是自己应得的,那就应该理直气壮的去争取。更何况,能结怨的东西又何止是财物?比如爱情,炙手可热的职位,难道要把属于自己的东西,通通放弃?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真相就是“争”,在原始社会与野兽争,在封建社会与地主争,在资本主义社会与资本家争,在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彼此之间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后半句“言语忍,忿自泯”,也未必正确。你的忍可能让他人觉得你好欺负,进而变本加厉,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

俗语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也不是说不能退,但只能象征性的退一步,如果对方不识相,那就应该反击。有人或许会说,当自己弱小时,适当的忍让是必要的。我不否认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确需要忍让许多东西,暂时的忍让是为了以后更大的发展。但如果忍让成了习惯,大事小事都去忍,那就很可悲了。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中原人向来是忍让为先的,直到忍无可忍,最后一发不可收拾造成系统性破坏。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某件事让你觉得不舒服,侵犯了你的利益,那就应该勇敢的说出来,而不是习惯性的忍让。因为是日常事件,所以即使表达出的不满,也不会有太大的后果。

原文18: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翻译:

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动筷;落座时,要让长辈先入座;走路时,要让长辈在前,晚辈在后。

评价:

合理的要求。

然而在家里,即便自己先动筷子,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尊敬父母了;自己先坐下,也并不意味着,不尊敬父母了;走路走在前面,晚辈为前辈引路不可以吗?至少在家里,没有必要完全遵循以上规则,最重要的是心意。比如父母累了,帮忙打扫卫生、帮忙洗碗,父母生病时的一碗热水。过度强调那些表面化的要求,就显得有些机械了。这让人想起日本人的礼节,表面上彬彬有礼,谁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

当然,如果是在家庭之外的公众场合,以上规矩还是要遵守的。毕竟大家谁都不了解谁,只能通过这些外在的标准去判断。其实,礼貌客气恰恰人们之间陌生的表示,而肆无忌惮、开玩笑、一些“伤人”的话,却是亲近的表现。

原文19: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翻译:

长辈有事呼唤人时,如果你也听到了,就应该代为传唤;

如果那个人不在,你应该主动到长辈面前告知,并询问长辈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帮不了就要代为转告。

评价: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我就被震惊了!多么合理的话啊,以前从未认识到;多么小的生活细节啊,李毓秀先生竟然也能观察到。从这句话出发,我们就不能简单的把《弟子规》认定为“封建糟粕”,应该有所舍弃,有所接受。

原文20: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xiàn)能。

注解:“见”通“现”,如“丢人现眼”。

翻译: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接叫名字;在长辈面前,不要显摆自己的能耐。

评价:对于前辈,不直接叫名字这是基本的礼节。至于在长辈面前,不要显示自己的能耐,这倒令在下有些不解。如果通过表现自己,得到长辈的垂青,岂不甚好?我们中国人总是过度的强调谦虚、守拙,这未必是一件好事。

原文21: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翻译:在路上遇到长辈,要赶快上前作揖问好,如果长辈没说什么话,那就恭敬地站在旁边目送长辈离去。

评价:此可谓,彬彬有礼。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