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三年级就是一个坎儿,我家也是亲身经历过。三年级是个坎儿,孩子上到初中后,学习上会有更明显的不同。这一点家长也需要注意。
结合我家上三年级后的情况,具体谈一谈。
一二年级的孩子,只要把拼音和一些生字搞定了,成绩都会很好。
而且很多孩子上过学前班,提前就把小学一年级的拼字字词都搞定了,所以一二年级看不出来孩子有什么区别,家长稍微用点心,孩子门门课程都能达到优秀。
不知道别的省市是什么样子的,北京是90分以上属于优秀,老师不告诉孩子分数,不过期末评价手册里会有是优还是良。
上了三年级之后,优的标准就变了,改为85分以上就是优了,一二年级都可以拿到100分的,上了三年级基本很难拿到了,数学和英语还可以拼一拼,语文是肯定都没有的;
从三年级开始孩子们开始慢慢分化了,原来都差不多的成绩,现在也开始拉开距离了。
1.语文
语文多了阅读理解和作文
最重要的一点,很多阅读理解题目出的很是似是而非,家长有时候看起来都拿不住,我和老师探讨过这个问题,老师说,有时候老师都拿不准,因为语文知识确实是博大精深,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问题。
还有作文问题,很主观。儿子写作文,我基本没怎么指导,我希望他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出真情实感来,不要过早地写套路文。但是后来发现,任由他自己写,经常不符合要求,比如他的文字风格很幽默,因为他平时看各类幽默的书籍比较多,我觉得也蛮不错,很有趣,但是老师往往说,这个跑题了,或者说不符合要求。
没办法,还得需要规范化。
应对方法:
三年级的阅读理解和作文是两大难关,阅读理解要靠平时多读书,孩子在三年级之前可以多读课外书,因为“课外书读的多的孩子后劲大”,可以给孩子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让孩子尽可能地多读,多读,多读;
作文这一块,我在每天接孩子放学时,在车里让他用语言,说出自己的一天见闻,因为一二年级的孩子小,写字也慢,也不喜欢写很多字,不妨找能语音输入变成文字的输入法,让孩子每天练习说上一小段。
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口才,也训练孩子的组织逻辑能力,同时你还可以大致了解孩子这一天发生了什么。
2.数学
数学方面就是题量突然变大了,很多孩子有点吃力了。而且作业也开始留的多了,北京这边,一年级时要求不留作业,2年级会留一些作业,3年级作业还是蛮多的。很多孩子还有课外班,等赶回家再写作业,基本上都没啥时间写了。所以很多老师要求课堂上就写。
应对方法:
找准孩子弱项,有针对性地训练
比如有的孩子,计算总是马虎错误,那就不妨每天让孩子练习3道题,全对就通关;不对就再来3道,等孩子大一点,可以增加到10道,也不要让孩子感到厌烦。
学会挑选代表性题目,建立错题本
有的孩子应用题总是不明白,其实这里面也涉及到语文的阅读理解问题了,读书多的孩子应用题理解能力也好,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错题本,同时家长帮助孩子挑选一些易错的经典题目,这种能力慢慢要教会孩子,特别是孩子到初中,高中时,那时候搞题海战术也未必能成功,被淹没了,刷一千道题不如总结100道经典题目,就是这个道理。
3.英语
英语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其实就是一种语言能力,很多孩子,尤其是男孩子,英语不好,因为男孩的语言能力水平确实不如女孩。
而且三年级之后英语考试也会涉及到一些语法,过去式,有时候还需要写一小段话,这种对于没在课外班学过的孩子,还是很吃力的,因为他们没完整系统地学过语法,甚至连BE动词都不太懂,填写is,are,有时候都会搞混。
应对方法:
1.多听
英语要听说读写,最重要的是听,听的多了就会有语感,这一点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可以做,如果之前没有做,孩子上三年级了开始,那就要学会见缝插针式,比如早晨听20分钟,下午回家再听上20分钟。
2.说
说这一块,家长如果有基本英语基础,不妨在日常和孩子说一说,就是日常的吃饭,睡觉,情景式教学,如果家长不能做,可以让孩子每天自己练习三句话,积少成多;
3.读和写
读只要每天大声阅读就好,写这一块我是建议给孩子找一些英文绘本,让孩子能看得津津有味的就学习了,单纯背单词很容易忘掉,或者以新概念为基本读本,如果新概念全部背下来,那孩子成绩就基本没问题了。
其实,这里最主要的就是家长的用心和孩子的坚持,还有一二年级时,是养成好习惯的时候,有的孩子一二年级不是很突出,但是三四年级就逐渐“异军突起”,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大量的阅读好习惯,稳打稳扎成绩就会慢慢起来。
习惯是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力量,它在我们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因素有关,更关键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俗话说:“与其给孩子一座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一种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结合自己一些实践体会,我认为对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应进行以下几个方面学习:
习惯的培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1、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对学生做作业的主要要求是态度认真,字迹工整,作业本整洁,格式规范,独立完成,保质保量按时交作业,及时改错,保管完好无损。要求学生严格统一格式,甚至字要写多大,字与字之间的稀和密程度,哪道题写在哪行的什么位置,都要提出具体要求,排列要整齐,比如解决问题的作题要求,列式写在什么地方,答语写在什么地方;纯计算题每行写几题,竖式占几行等都要作要求,等他们熟悉以后逐步减少限制,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安排,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平时作业时,要特别严防和打击不动脑抄袭别人作业与马虎了事的坏习惯。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感,杜绝拖拉现象,同时也要努力培养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精神,认真完成任务的意志力。
2、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应是上课时抛开与本节课无关的任何事或思绪,集中心思认真听上课老师的讲解,注意看老师的演示、板书和表情、动作,认真仔细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讲解的内容;注意听取同学的发言,大胆地挑错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和各种活动;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演示、读书、社会调查、写作业等任务。纠正精神不集中、贪玩、做小动作的不良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有学生的听课思维与教师上课思维不同步,存在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做学生自己的或学生望着老师讲,可不知讲的是什么,提问时一问三不知,完全跑调,这时与教师思路相同的地方及时肯定,不同的地方及时调节,让孩子知道如何听课才有效率,听课中遇到不明白的要即时举手提出解决问题。上课不方便或没有机会提出的课后再思考或生生之间讨论交流或向老师请教,别把问题藏于心中。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的书写习惯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可以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教师应要求学生作业时不潦草,不乱涂抹,想好后再写、算式要规范、美观、卷面整洁、不使用改正液等。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学生在低年级见到难题就根本不愿去做不去思考,这就要求教师从低年级入学就开始培养学生见难题要主动想办法互相探究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求异和质疑问难的习惯。
要求学生对待问题要独立地思考,可以是从老师的提示中、老师的演示中、自己从书中、同学间的讨论中,也可以是从分析自己的或别人的错题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而绝不是索取别人的答案,要培养学生不畏惧困难,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