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妈妈
我最爱的和最爱我的人是我的妈妈。
她身材中等,头发不是很长,总是扎着马尾辫,显得十分精神;她的眼睛很大,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十分有个性。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的脚意外骨折了,住进了医院。当时我的脾气也变得暴怒无常,听着窗外的小鸟喳喳的叫着,我就会一拳砸在床上;看着湛蓝的天空,我会突然用一只脚使劲蹬地。妈妈进了病房,为我缓解情绪,一会儿给我削个苹果,一会儿给我讲故事,到了吃饭的时间还一口一口地喂我吃饭,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我要上厕所时,她还搀扶着我,生怕我滑倒。她一直这样照顾着我,直到两个星期后我出院了。
出了院之后,因为长时间闷在家里不见阳光,我非常烦躁。那时妈妈还怀着孕,肚子里怀有一个九个月大的小宝宝,行动很不方便。虽然这样,她还是发现了我的苦闷,艰难地用一辆买菜的车子推我去了图书馆。但是,因为用力过猛,肚子里的宝宝提早出生了一个月。尽管如此,妈妈还是微笑着对我说:“没关系,陪你去图书馆也比闷在家里强……”
妈妈,谢谢你给予我所有的爱,你永远是我最爱的人。
妈妈,我爱你!
我的妈妈是个文盲,一个字都不认识。虽然她不识字,但她会用钩称,算钱时会捯。比方说在生产队时,有时家里没有猪,或过年时打米多,猪吃不了那么多,有稻糠卖时,比方说一斤稻糠八分钱,如果是六十斤稻糠,她就先算五十斤的,因为一百斤稻糠是八块,五十斤就是四块,剩下十斤就是四毛,一共是四块四。
我从小妈妈就教我卖东西,八九岁时,一开始让我卖鸡蛋。一般让我卖十个或十五个,说那样好算账。在广西,以前我们那卖鸡蛋是论个的,一个鸡蛋一毛左右,她说卖整数好算账。那时卖几个鸡蛋就可以买点盐或笔作业本等。
记得我读三年级的的清明前后那时家里种的大蒜长了许多蒜毫,我去摘了许多,那时可以卖三毛钱一斤。母亲就把那些蒜毫捆成一斤多一小把,让我用小筐挑去卖,因为那时我的父亲挣工分,母亲在家里看小弟做家务等,她最喜欢让我去卖东西,还告诉我:“货到街头死,把东西卖了才是钱。卖的时候,比人家少卖一点钱,就可以早点把东西卖出去。”
那次我去买蒜毫,因为是论把卖,一把一斤多才卖三毛钱,大家见我卖的便宜 一会儿功夫就抢光了。
那样我就可以早点吃午饭,买点东西,再走十多里地回家了。
在我八九岁时,母亲也带着我去山上砍树枝,或割草。我一开始挑的柴草很小捆,母亲形容跟狗颈那么小。她说 :象狗颈那么小的柴草也可以做两餐米饭啊。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让我从小就去劳动和去街上卖东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