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座城市,史称“五口通商”。五口通商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西方列强加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五口通商是西方列强逼迫中国开放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侵略行为,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贸易自主权、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权以及独立的司法主权(司法管辖权及审判权等)。
五口通商,南京条约中的重要条款之一,条约要求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实际作用是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并逐渐破坏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五月十八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与美国代表顾盛在澳门望厦村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即《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条约内容可归纳为五条:美国享有英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美国兵船可自由出入中国通商口岸;美国可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中国变更关税,需与美国领事商议;扩大领事裁判权。
1843年7月22日,《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在香港公布实施。章程是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主要内容: 一、税则。规定绝大部分货物的价格和缴纳关税的金额,税率大约百分之五。二、领事裁判权。规定“倘遇有(中英两国人)交涉词讼,……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这样,中国司法主权开始丧失。中国海关开始失去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章程》公布后,27日,广州开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