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薄西山(拼音:rì bó xī shā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原义是阳已经接近西边的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补语;
成语出处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晋·李密《陈情表》)
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日薄西山”。
形容一天不如一天的成语如下,每况愈下,香消玉殒,再衰三竭,江河日下,世风日下,奄奄一息,苟延残喘,风烛残年
只有进的气,没有出的气。病入膏肓,气如游丝,日益消沉,日渐憔悴,生命垂危,命在旦夕,有气无力。弱不禁风,百生莫赎,卑身贱体,步履蹒跚等